台灣記憶體模組龍頭威剛(3260)董事長陳立白昨(24)日表示,AI需求湧入,導致記憶體缺貨進入20年來最嚴重的局面,客戶實際能拿到的量僅能原本下單量的三成,「有錢也買不到」,根本不存在重複下單問題,「因為就算下再多單也沒貨可拿」。
他並透露,自己現在「有半數的時間是在道歉」,因為無法滿足所有客戶的訂單,預期這波記憶體合約價漲勢將持續至少二至三季以上,2026上半年DRAM與儲存型快閃記憶體(NAND Flash)仍將全面缺貨。
陳立白昨天出席《冠軍之路》職棒紀錄片記者會,釋出以上訊息。他說,這波記憶體缺貨潮,已迫使國際電子品牌將採購層級提升至最高層,過去多由採購主管或業務負責的談判,現在改由大型科技公司董事長、總裁親自出面要貨。
即使品牌廠「一把手」親自出馬,能拿到的記憶體仍極為有限,供應商擁有絕對議價權,多數客戶連一年約都簽不到,只能「每月談」,足見市場供應緊俏程度。
陳立白分析,這波記憶體缺貨,並非像過往一樣是景氣循環造成,而是由AI、雲端資料中心與高速運算帶起的強勁需求,加上原廠生產線持續調整,將部分NAND晶片產能轉往毛利更高的DRAM,進一步加劇供給不均。
市場上擔心缺貨引發重複下單疑慮,陳立白認為是多慮的,強調「安全庫存見底,客戶有錢也買不到貨。」
就供需展望來看,陳立白認為,三星、SK海力士、美光均持續推動製程演進,但新增產能不足以撐起需求,增量極為有限,DDR4與DDR5供給持續吃緊,部分舊世代產品如DDR3的價格更已從低點翻倍,目前DDR4、DDR5都供不應求,預計本季起,DDR5報價漲幅會超過DDR4。
針對NAND市況,陳立白分析,原本預期小缺,現在看起來缺貨將更嚴重,原因包括產能遭DRAM排擠,導致供給減少,固態硬碟(SSD)需求端需填補缺口,全面缺貨比DRAM稍晚但缺口更深,價格漲幅也比先前評估更大。
陳立白補充,在雲端服務供應商(CSP)搶貨的排擠效應下,包括手機、PC、網通等傳統電子大廠供應鏈全部吃緊,台灣電子大廠能拿到的貨量,僅約為一年以前的五成到七成,多數廠商只能拿到過去一半的貨。
由 經濟日報 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