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油價打「頭肩底」 右肩料完成?35 美元是進場好時機
全球原油供給過剩、再加上美元仍然強勢,專家憂心油價近期可能難以止跌。
然而,這對所有投資人來說,或許並非壞事。
CNBC 3 日報導,美銀美林分析師 Paul Ciana 在接受「Futures Now」節目專訪時指出,
從技術面來看,油價可能會下探每桶 35 美元,而傳統淡季來臨,也預告油價將在 9-10 月走軟。
一般來說,美國暑期開車旺季通常在 8 月接近尾聲、油價也會在此時觸頂,然後一路下滑至 11 月份。
Ciana 說,油價在 6 月觸及 51 美元的波段高點後大幅走軟,到了本週還跌破 40 美元,
意味著油價恐拉回至今(2016)年震盪區間的下緣,大概是 35.84 美元附近。
不過,這也是中期進場的好機會。
Ciana 說,油價接下來應該會滑落至35美元附近,這會打擊投資人信心、還會讓利空消息滿天飛,
但倘若油價能守住 35 美元,那麼技術線型上的頭肩底型態就能完成右肩,
接下來油價若能往上測試頸線並突破 52 美元,那麼明年油價就能進一步攀高。
CNBC 7 月 25 日報導,Again Capital 分析師 John Kilduff 當時就曾說,
油價近來下跌其實並不讓人意外,這是因為煉油廠目前的產能利用率雖然相當高,
但接下來一至兩個月就會關廠作例行維修,對原油的需求也會減少。
Kilduff 表示,在北半球,第 4 季由於冬季降臨,需求也會相當高,
屆時油市有機會恢復均衡,估計 10 月油價就會觸底。
不過,由於天候異常,去(2015)年 12 月天候還是相當溫暖、導致需求低迷,
投資人還是謹慎一點為妙。他認為,油價或許會下探 39~40 美元。
barron`s.com 7 月 29 日報導,RBC Capital Markets 發表研究報告指出,
去年油價大漲又回落,其實是因為漲勢太過早熟、又無基本面支撐。
今年展開前的諸多利空因素(例如伊朗和美國的產油量)如今都已明朗化,
近期的干擾因素(例如汽油庫存過剩)則必須先行掃除
(例如煉油廠除了秋季例行維修外、還得加碼降低產能利用率),才能為油價後續的結構性漲勢鋪好道路。
RBC 認為,油價的確會漲得更高,但中間會遭遇一些阻礙,
例如美國產油量在油價跳漲時攀高等等,這會使油價在上升的過程中面臨劇烈震盪。
由 財經新報 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