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10 年前犯的錯,害 Intel 開除 1.2 萬員工

Intel(英特爾)19 日宣布全球將裁員 1 萬 2,000 人,受影響員工高達 11%。
為什麼 Intel 要裁員?Vox 指出,一切要從 Intel 十年前犯下的判斷失誤說起。

2005 年 6 月,Intel 似乎迎來勝利的時刻。這家晶片廠已經主宰 Windows 系統 PC 的處理器市場。
然後賈伯斯站上蘋果世界開發者大會舞台,宣布 Windows 主要對手麥金塔電腦也要改用 Intel 晶片,
鞏固 Intel 做為 PC 時代領頭羊的地位。

當時只有一個問題:PC 時代快要結束了。蘋果致力發展 iPhone、引領智慧型手機時代,
而 Intel 拒絕了為 iPhone 提供處理器的機會,認為蘋果不可能賣出足以抵銷研發成果的數量。

噢哦。

Intel 19 日宣布裁員 1.2 萬人,佔總人力的 11%,是 Intel 難以適應後 PC 時代的最新跡象。
Intel 目前仍不是行動市場的要角,iPhone、iPad 和 Android 手機、平板大多使用 Intel 的競爭對手──
基於 ARM 架構標準的晶片。

Intel 獲利還是不錯,2016 年第一季獲利 20 億美元,但成長已經停滯,華爾街愈來愈擔心它的未來。

顯然 Intel 誤判了 iPhone 業務,錯失了機會。
Intel 的判斷失誤是商業大師克里斯汀森(Clay Christensen)所謂「破壞式創新」的經典例證。
「破壞性」這個詞彙在科技業已經被濫用到有時會被當成笑話,
但克利斯汀森給了它更精確的定義,完美詮釋 Intel 的處境:
一項簡單、便宜、利潤較小的科技,逐漸侵蝕市場原本已建立地位的科技。

Intel 不過是一長串清單中的一家公司,這些公司都沒能有效對付這種破壞性威脅。

智慧型手機的晶片規格與 PC 不同

Intel 發明一種晶片標準 x86,1981 年獲 IBM PC 採用,成為 Windows PC 的普遍標準。
PC 市場在 1980 和 1990 年代穩定發展,Intel 也隨之成長。

PC 事業成功的關鍵是效能。運作能力更強大的晶片,
可以處理更複雜的程式、更快完成任務、同時處理更多需求。1990 年代,
Intel 和對手競相提升晶片的 MHz 等級。

這些早期晶片廠商不在乎電力消耗。愈高效能的晶片,常常會消耗更多能源,
但這無關緊要,因為多數 PC 都是桌上型電腦,直接插家裡的電源,
就連筆計型電腦當時也都使用大顆電池,多數都是插電使用。

但這在 2000 年代後期變成問題,當時市場開始轉向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
這些裝置的電池較小(為了輕量化),使用者希望充一次電就能用一整天,
但現存的 x86 晶片不適合這些新的需求。

於是這些公司轉向所謂 ARM 標準。ARM 由曾經籍籍無名的英國公司發明,設計給低電量的行動裝置使用。
2000 年代中期,ARM 晶片的效能比不上 Intel 的高階晶片,
但它們消耗的電力少很多,這對蘋果和黑莓的智慧型手機很重要。

而且 ARM 架構可以客製化。ARM 把設計授權給高通、三星等製造實體晶片的公司,
因此讓智慧型手機製造商有彈性去在單一晶片上結合各種不同的功能,
包括儲存檔案和處理影像,有助維持低耗電。

現在 ARM 晶片已經主宰行動裝置產業,
iPhone 和 iPad 使用以 ARM 平台為基礎的 A9 晶片(前幾代使用A8、A7),
由蘋果設計,由三星、台積電等晶片廠製作。
多數 Android 手機則使用三星、高通及其他 ARM 晶片廠的 ARM 晶片。

行動革命把 Intel 拋在後頭

Intel 其實不只一次機會能成為行動晶片市場的主角,一次機會是蘋果的 iPhone 業務,
另一次是 XScale。XScale 是 Intel 旗下的 ARM 晶片廠,Intel 於 2006 年以 6 億美元售出。

Intel 之所以賣掉 XScale,是因為希望加強過去有過成功經驗的 x86 架構晶片。
Intel 當時致力研發 x86 的低耗電版本「Atom」,他們當時認為販賣 ARM 晶片等於承認對 Atom 不夠有信心。

但 Atom 晶片沒有獲得太多青睞。Intel 改善了 Atom 晶片的省電能力,
但 ARM 晶片廠正是打造低耗電晶片的專家,他們聚焦在這項任務上已超過 10 年,所以擁有研發優勢,
這時 ARM 已經在市場上雄霸一方,於是 ARM 有了更多優勢,
包括更多工程師、較優秀的軟體,加上又是主宰平台。

從 Intel 的衰退看破壞性創新

你可以說 Intel 就是不走運,下錯了賭注。Intel 原本可以更努力爭取蘋果的 iPhone 合約,
也可以賭在子公司 XScale 上,而非嘗試製做 Atom 處理器。

但更宏觀地來看,其實 Intel 走上這條路並不意外,從破壞性創新理論來看更是如此。

Intel 的基本問題是,當時行動晶片市場似乎不夠有利可圖,不值得他們犯險。
Intel 以 PC 晶片為中心,建立了複雜的業務,Intel 員工是販賣、研發、流通、支援 PC 晶片的專家,
這是利潤驚人的產業(Intel的高階晶片可以索價好幾百美元),
而且 Intel 的組織架構正是以晶片銷售產生的龐大營收與獲利為基礎形成的。

行動晶片卻不然。在某些情況下,一整台行動裝置價格可能不到 Intel 高階處理器的一半,
而且有很多公司在賣 ARM 晶片,價格低,利潤也低。
如果 Intel 要瘦身到足以在這個市場獲利,可能會陷入一番苦戰。

Intel 靠銷售高階 PC 晶片賺了大把金錢,為了當時機會看起來沒那麼大的市場去奮戰,似乎不大合理。

這種理論的缺陷,在於沒有看到行動市場最後會變得比 PC 市場還要龐大。
ARM 晶片廠或許每個晶片獲利少得多,但這塊市場逐漸成長到每年賣出數十億晶片,
獲利少少的晶片乘以數十億,也能匯聚成為龐大的機會。

Intel 還得擔心全力投入低耗電行動晶片市場,將削弱利潤較大的桌機晶片需求。
如果這些公司開始購買 Intel 的廉價行動晶片,放在筆電裡會怎麼樣?
這樣做對 Intel 基礎的傷害,更甚於行動營收所能彌補的損失。

Intel 領導階層承認他們犯了錯,他們現在落後得太多,很難在新市場打下一片江山。
隨著廉價行動晶片愈來愈強大,我們可以預期愈來愈多公司把他們放進低端筆電和桌上型電腦,
侵蝕了 Intel 更昂貴、更耗電的晶片。

諷刺的是,晶片廠對 Intel 做的事,正是 30 年前 Intel 曾對
迪吉多(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做的事。
在 1980 年代,由迪吉多領導的「迷你電腦」群體正在發光發熱,
這些洗衣機大小的電腦(當時叫「迷你」是跟和房間一樣大的超大舊電腦相比)要價數萬美元。

以 Intel 晶片為基礎的早期 PC,被拿來和迷你電腦相比,
像迪吉多這樣的公司原本對早期 PC 不屑一顧、斥為玩具,
而他們輕視 PC 的理由與 Intel 輕視行動市場的理由別無二致,
因為 2,000 美元的 PC 利潤完全比不上 5 萬美元的迷你電腦,
迪吉多完全沒想到 PC 會變成如此龐大、值得投資的市場。

事後證明迪吉多的判斷錯得離譜,PC 市場後來比迷你電腦市場還要龐大,正如行動市場現在也比 PC 市場龐大。
但當他們發現這點時,一切已經太晚了,迪吉多和多數同儕在 1990 年代被迫退出,
而 Intel 正面臨與迪吉多相似的命運。

由 TechNews科技新報 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