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紫光在 WD 收購案中,他原本想得到什麼?
23 日,紫光集團發表公告稱:由於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 CFIUS 介入審查,
公司將終止對美國上市公司威騰(Western Digital ,WD)的股權認購。
這筆股權認購在 2015 年 10 月公布,涉及金額 37.7 億美元,
紫光本來有望藉此變成後者最大的單一股東。
紫光是清華控股旗下的大型企業之一,「國際購併」是它這幾年主要的擴張手段;
對 WD 的收購,只是其豪爽「下單」中的一筆。
回溯到 2013 年 12 月,紫光以 17 億美元完成對展訊的收購,
以及 6 個月後買下迪銳科並最終將兩者整合為紫光展銳,
這是奠定其在 IC 設計領域江湖地位的一筆。
而 2015 年 7 月,紫光傳出向美國晶片儲存巨頭美光(Micron)發起 230 億美元要約,
則是其涉及案例中最大宗的一筆。
紫光收購 WD 雖然暫時落空,但給大家留下了不少疑問。
1. 紫光本想買回什麼?
WD 的主營業務包括機械硬碟(HHD)、固態硬碟(SSD)、
個人雲端網路附加儲存解決方案以及公有私有雲資料中心儲存解決方案。
其中機械硬碟業務最為強勢,根據 IDC 的數據,WD 和希捷兩家在全球機械硬碟中的市佔率超過 80%。
2014 年,WD 的機械硬碟出貨量是全產業第一,固態硬碟是產業第七。
在未來 5 年將發生在硬碟上的一個重要趨勢是,固態硬碟會取代機械硬碟成為 PC 的標準規格,
而商用機械硬碟(主要來自資料中心對儲存容量的需求成長)將彌補它在 PC 市場中的消褪。
更重要的是,與紫光、WD 簽訂認購協議同期進行的是 WD 對另一家儲存巨頭 Sandisk 的收購。
Sandisk 是全球最大的 NAND 閃存晶片製造商之一(非易失性儲存技術,主要用在固態硬碟和手機儲存上),
紫光將藉由 WD 的聯合收購獲得 Sandisk 在 NAND 上的技術支援。
這是紫光在嘗試收購美光失敗後曲線強化儲存上的布局。
2. WD 為什麼接受紫光的投資?
全球 PC 的下滑使 WD 最為強勢的機械硬碟領域開始出現衰退,
同時固態硬碟製造需要的 NAND 主要掌握在三星、Sandisk、東芝 3 家主要供應商手裡。
WD 希望透過 Sandisk 的收購,快速提升它在固態硬碟上的份額,同時得到穩定的 NAND 供應。
根據 WD 的公告,收購 Sandisk 需要 190 億美元。
WD 向 Sandisk 的兩種收購提案均是現金加換股的方式,
差別在於其中一種聯合了紫光約 37.7 億美元的注資款項。
接受紫光的注資,更多的原因可能在紫光的出價更優。
3. CIFUS 是什麼?
CIFUS, 全稱是 Committee on Foreign Investment in U.S.。
整個委員會由美國財政部長擔任主席,代表們則來自包括國防部、國務部以及國土安全部的官員,
主要針對可能影響美國國家安全的外商投資交易進行審查。
「9.11」以後,CIFUS 對敏感技術的外流越發嚴審。
該機構在上個月就有兩次針對中國資本收購美國技術的「立功」,
包括:快捷半導體拒絕了央企華潤集團子公司中國華潤微電子和北京清芯華創聯合提出的收購要約;
飛利浦公司停止向金沙江創投主導的投資基金出售旗下 Lumileds(晶片和車燈公司)80.1% 的股份。
4. 紫光哪來那麼多錢?
在官方的公告中,紫光告知我們主要的資金來源是債務融資,也就是借貸。
此次收購所需的 37.7 億美元折合超過 200 億人民幣,
紫光方面公告將貸款 260 億人民幣,而據業內人士透露紫光集團的總資產接近 800 億人民幣。
另外,紫光的國企背景也是它容易獲得大額貸款的原因。
一名晶片業內人士的評價更為激進:做儲存是國家戰略,紫光只是執行者。
5. 紫光(在儲存上)還做了什麼?
2015 年 7 月,紫光被傳出 230 億美元要收購美光。
之後,媒體更是報導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赴美拜訪美光董事會,並會見 CIFUS 的專家、熟悉審批流程。
同年 10 月,被稱為台灣「DRAM 教父」的高啟全加盟紫光,任全球執行副總裁。
高在台灣期間於南亞科擔任執行副總,他所帶領開發的 DDR,
打敗當時英特爾主導的 Rambus DRAM,成為今天記憶體產品的主流。
11 月,紫光與 WD 成立紫光 WD 有限公司,前者佔股 51%,
主要目的是推動公司的「雲端服務」戰略(合資公司不受此次收購終止的影響)。
11 月,同方國芯定增 800 億人民幣,定增的主要認購對象是紫光及其關聯企業。
這 800 億中,600 億將用於儲存晶片工廠的投資,
37.9 億用於收購台灣力成 25% 股權,162 億用於對晶片產業鏈上下游公司的收購。
上述接近晶片業內的人士評價:紫光收購 WD 雖然暫時告停,
但(紫光和中國國家的)儲存戰略沒有受到影響。
中國資本和爾必達、海力士、美光等合資企業洽談也都在進行之中。
由 TechNews科技新報 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