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油價大跌不見得是紅利,反而催生長期通貨緊縮
我們這一代面臨戰後最嚴重的經濟衰退,金融危機這 7 年來,央行為救市,
以前所未見的量化寬鬆與零利率政策刺激經濟,但任務未完成,卻先拉大貧富差距,
新興市場陷入危機,已開發國家又面臨通縮。
如果經濟持續擴張或許人們很快就會遺忘雙崩的股市與油價,
但問題就是油價太低其實是一個大問題。
1922 年美股新年開盤下跌 2.3%,80 年後的今天恐慌再度上演,
今年開盤第一天就下跌 2.5%,且跌勢一天天擴大,
蘇格蘭皇家銀行發出預警叫投資人趕快賣股,
2000 年以來 8 年一次政黨輪替伴隨的股市走下坡今年恐將再度應證。
英國《衛報》 (the guardian) 報導,
自從 1970 年初以來,油價與經濟成長有著密切關係,
油價突然大幅上漲伴隨全球經濟衰退,包括 1973、1979、1990、2008 年 4 次,
如果油價下跌,像是 1980 年中期與 1990 後半,經濟就會成長。
油價跌到每桶 30 美元,相比 2014 年 8 月每桶 115 美元,應該是好消息才對,
對企業而言代表汽油便宜、電費便宜、交通成本低。
但舊公式在這次好像不適用,現在石油生產商肯定感到壓力,
但全球經濟成長卻是放緩而非增速,市場擔心油價崩跌是全球需求疲軟的訊號,而非供給過剩。
報導指出,低油價效果跟減稅一樣,能夠刺激支出,但是油價越低經濟成長愈強勁有兩個附帶條件。
第一是大型新興市場產油國與其他大宗商品出口國家經濟未陷危機,
現在這些國家當中,大多都面臨貿易赤字擴大、貨幣貶值與債務增加的難題,《衛報》稱之為有毒的雞尾酒。
第二是長期的通貨緊縮可以避免。當油價在 2014 年底大跌,
央行都假設只有短期衝擊,通膨率會下降,但是因為雇主與員工都認為油價會反彈,認為對薪資沒有持久影響。
現在這個假設出現問題,通膨率在大部分的先進國家都低於目標,
且市場擔心通膨率會因油價下滑,以及中國貨幣貶值戰爭傾銷廉價商品而進一步下降。
報導指出,中國在 2008-2009 年金融危機藉著政府支出與信貸激增度過難關,
過去 8 年私人債務漲了兩倍,工業產值大幅擴張,
但現在中國要轉型並不容易,因此借由貨幣貶值撐出口的企圖會愈來愈強。
美國聯準會認為失業率降低可望推升薪資成長,但是美國薪資並沒有加速成長,
原因可能是經濟降溫,不然就是增加的工作都是低薪低技術性的產業,反而抑制了薪資成長。
另外比較令人擔憂的是,企業認為未來通膨率會接近零,且不是短暫現象,因此降低薪資調幅基準。
事實上現在的情況是,油價下跌帶來更長時間的低通膨,
通貨緊縮也會衝擊薪資,帶來高風險的連鎖效應。
報導認為,未來央行沒有立即升息的必要,且提供更多刺激政策的機會只會愈來愈高。
由 財經新報 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