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蘋果「兩手策略」 大立光面臨「鴻海困局」!
蘋果從五年前開始刻意扶植小供應商、以掌握與主流供應商的談判籌碼。
前有和碩成功逼近鴻海,現在,台灣光學股王大立光也正面臨「第三勢力」挑戰。
股王大立光電1月14日召開法說會,
宣布2015年營收558.68億台幣,年增21.96%,更以180.09元的每股盈餘創下台股新紀錄。
雖然與其他科技股相較表現仍屬不斐,但當天股價卻重挫5%,
原因無他,就因為當天外媒傳出大立光主要客戶蘋果,破天荒入股日本光學廠康達智(Kantatsu)。
雖然「入股」應是訛傳,蘋果應只是協助採購機台,
但過去一年來,大立光股價飽受蘋果供應鏈政策影響而不斷震盪。
隨著iPhone6S銷量不如預期,去年7月市場開始傳出大立光不願降價而被砍單,
股價從3715元開始下跌,近期一度失守2000元,股價近乎腰斬,市值最高蒸發超過2400億元。
法說會隔日,大立光舉辦媒體餐敘,執行長林恩平也被媒體追問此事。
他不願正面回應,只說,目前訂單能見度仍為一個月,
今年第一季營收衰退比起去年同期,確實「比較嚴重」。
事實上,「兩手策略」本就是蘋果管理供應鏈的老手法,
一面鞏固與舊有供應鏈的關係,一邊扶植新的供應商加入,藉以分散風險、強化議價能力。
過去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和碩與鴻海。
2011年,蘋果現任執行長庫克上台後,
打破賈伯斯時代鴻海獨拿iPhone代工訂單慣例,大力扶植和碩。
起初,和碩賠的一蹋糊塗,最慘時ㄧ年報廢30億台幣的產品。
不過,經歷三年慘痛學習曲線後,和碩逐漸提升良率,
蘋果訂單占其營收比重從三年前43.3%,一路成長到去年超過55%,
鴻海則從49.5%一路跌到43%。
外資認為,最新iPhone6S的訂單,和碩在小尺寸機種節節逼近鴻海,
從原先三成訂單,更進一部搶得五五對半,雖然雙方都不願對此多做評論,
但從外資「棄鴻海、擁和碩」的態度來看,鴻海的代工帝國,正受極大威脅。
大立光面臨的困境與鴻海類似。
大立光一路從iPhone3GS的300萬畫素相機鏡頭做起,
直到iPhone5的800萬畫素相機鏡頭,大立光能做到「畫素提高、鏡頭高度不變」的要求,
從此遠遠拋開對手,成為蘋果供應鏈中不可替代性極高的供應商。
蘋果當然不樂見被供應商勒住咽喉,台灣的玉晶光電、中國舜宇光學,都是蘋果力挺的第二供應商,
但兩者都一直無法突破高階產品良率關卡,奪下最重要的iPhone5主鏡頭訂單。
「光學產業的兩大競爭門檻就是技術與產能。」
一位光學業內人士表示,這一次出線的康達智跟前兩者不同,身為日商夏普子公司,
在iPhone6時打進蘋果供應鏈,技術能量不錯、過去是礙於產能有限、無法大幅接單。
大立光必須謹防康達智在蘋果的協助下擴產,成為既有技術、又有產能的勁敵。
客戶是因為嫌自己不降價而使出兩手策略嗎?林恩平不願做出評論。
無論產業前景如何,他一直持續擴廠計畫,替「有技術又有產能」的龍頭地位固樁。
他看好今年千萬畫素雙鏡頭成為高階手機主流配備,
甚至還有客戶開出一隻手機十顆鏡頭的規格,面對同業來勢洶洶,
他淡定表示「競爭永遠都在,如果對手強,大立光自己也要多加油。」
由 天下雜誌 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