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記憶體產業週期谷底爬坡 武漢病毒蔓延帶來新變數

在國際情勢震盪與去化庫存壓力等多重因素交錯下,記憶體產業2019年深陷在價格下滑泥沼中,由於終端客戶拉貨縮手,各大上游製造商不約而同面臨利潤大幅走跌的壓力,相較於2018年同期衰退幅度達5成以上,迫使原廠紛紛節制擴產和縮減資本支出。
 
隨著2019年下半年NAND Flash價格逐步回穩,市況跌價週期進入反轉時機。但中美貿易戰衍生為科技戰對峙,已促使中、美供應鏈分道揚鑣成型,中國大陸政府長期扶植當地記憶體產業的規劃,將為未來長期產業局勢投下變數。NAND整體均價從2018年初由盛而衰大跌至少50%,導致2018全年NAND位元容量雖然增長40%左右,但整體產值僅增長約1成,跌價走勢延續至2019年上半仍未放緩。
 
三大記憶體廠產能規劃表
尤其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發動凌厲價格攻勢,帶頭衝擊市場價格跌幅擴大;DRAM也在2019年卸下高獲利的神話,從2018年第4季伺服器客戶暫緩拉貨後,到了2019年第2季的價格跌幅已超過了6成,直到年底依舊延續供過於求的處境,但第4季合約價縮小至季減5%以內。
 
多空交雜的時空背景
綜觀2019年記憶體產業在價格變動與產能供需的重要面向包括:一、國際大廠去化庫存與減產動作:由於市場庫存攀升,美光(Micron)在2019年初就採取DRAM與NAND 各減產5%的措施,並在第2季又擴大NAND減產至10%,而SK海力士(SK Hynix)也跟進減產10~15%,三星則是將部分2D NAND產能轉產3D NAND與研發用途,同時看好CMOS影樣感測器(CIS)需求強勁,兩家韓系大廠均將部分DRAM產線轉產CIS。
二、鎧俠(原東芝記憶體)跳電影響供貨:若將上游原廠減產作為產能控制的第一步,鎧俠四日市廠區6月中發生停電事故,卻也意外點燃了價格起漲的火苗,雖然在13分鐘後恢復供電,但重新調整參數及清理生產線的影響,導致合作夥伴威騰(WD)通知客戶7月起調漲10~15%。
三、國際情勢紛亂:中美貿易戰停停打打與日韓貿易糾紛接連上場,為2019年記憶體產業局勢增添一拉一推的複雜效應,中、美兩大國貿易衝突延伸至華為禁售令,對美光帶來首當其衝的打擊,其2019會計年度第4季(6~8月) 淨利大幅衰退超過8成,其行動部門營收明顯減少了26%,各家台廠也在華為禁令中遭到颱風尾衝擊。
加之中國大陸供應鏈的去美化浪潮擴大,為了確保上游供應鏈穩定,大陸官方機構標案以及消費性品牌大廠如華為、小米等加速新供應商完成認證,在配合第3季旺季拉貨效應顯現下,帶動台系記憶體廠商迎來轉單效應。
中美貿易戰升溫加速大陸記憶體自主化,長江存儲走向64層3D NAND量產、長鑫存儲進入19奈米DRAM量產,為大陸記憶體產業劃下新里程碑,雖然2019~2020年大陸業者對於記憶體體市場價格仍不具威脅性,但卻為未來3~5年全球產業局勢版圖投下變數。
另一方面,日本管制出口南韓的半導體原物料,使得NAND及DRAM供貨在第3季出現反轉性的價格拉抬影響,現貨價格強勢調漲30~40%,儘管市場掀起一窩蜂的備貨潮,但韓系大廠仍備有2個月以上的原料庫存,終端市場價格在缺乏強勁需求支撐下後繼無力。
經過2019年起伏跌宕的價格修正與庫存調整,進入第4季後回穩跡象逐漸浮現,2020年首季雖然仍處傳統淡季,但資料中心客戶陸續恢復拉貨、智慧手機銷售優於預期,均有助於DRAM與NAND需求增溫,記憶體市況將可望1年多來的景氣修正期,最快在2020年上半年將可重回上升循環。
 
5G應用竄挹注記憶體需求步入高峰
撇開近期內的市場價格下滑壓力,近年來記憶體產業週期循環快速,2016~2018年記憶體市場需求大幅增長,價格也跟著水漲船高,每一波的價格漲勢都有來自其背後的應用需求。2016年受到手機市場趨於成熟,各家品牌大廠紛紛升級提高記憶體容量以及搭載更大尺寸的螢裝置,帶動市場換機潮的湧現。
到了2017年進入資料中心建置的爆發期,包括亞馬遜(Amazon)、微軟(Microsoft)、 Google等大廠砸下重金,企業級雲端應用需求噴發,伺服器記憶體需求火熱,推動市場價格直線攀升,而加密貨幣帶來的挖礦潮盛行,讓2018年供不應求的態勢火上加油。
然而三家記憶體大廠陸續從2017年下半年著手擴產,一直持續至2018年的新增產能陸續開出,卻迎來挖礦潮退燒、資料中心建置需求降溫以及手機飽和等種種因素陷入疲弱,市場庫存居高不下,衝擊市場價格全面走跌。
換言之,DRAM或NAND產業週期循環反覆,但價格回升仍有賴於重要成長動能的輪番接棒,展望2020年,5G商轉以及基於高速網路帶動物聯網、車聯網等邊緣運算(Edge Computing)市場快速成長,將可望帶來記憶體產業的新一波榮景復甦。
隨著南韓、大陸、美國等國家相繼加入5G行列,台灣近期亦掀起5G頻譜競標大戰,2020年5G應用風潮方興未艾,相關產業生態系正積極備戰,對記憶體產業而言,具有超高頻寬特性的5G將會帶動海量增生的內容與數據,進而驅動更高的運算效能與儲存需求。
對消費使用者來說,4G世代手機普遍搭載的4~6GB記憶體配置,在進入5G後,將拉動規格走向8~12GB行列,儲存容量從過去的64GB提升到512GB乃至1TB。雖然競爭激烈的手機市場為國際三大DRAM業者兵家必爭之地,但5G帶起週邊應用及需求興起,將可望成為台系記憶體廠商的切入機會。
由於5G通訊使得萬物聯網成為可能,進而引發大規模人工智慧物聯網(AIoT)落地實現,邊緣運算也將成為發展重點,邊緣裝置必須配有足夠效能的處理器、記憶體與儲存裝置,才能滿足5G對大量且高速的數據運算需求。除了基地台及手機外,支援5G物聯網裝置也會愈來愈多。
根據市場估計,未來5G小基站數量有望爆發增長,將可能達到4G時代的2~3倍,5G基地台以及小型伺服器等建置數量快速成長外,其設備架設的戶外環境挑戰嚴苛,對於記憶體的可靠度要求將更謹慎。
許多台系記憶體業者及模組業者紛紛摩拳擦掌,旺宏囊括全球生產5G基地台大廠的8成供應商,包括日本、南韓、歐洲以及中國大陸華為等客戶;華邦電則強攻物聯網及車聯網等5G邊緣運算市場;至於宜鼎、宇瞻、威剛、十銓等模組大廠針對伺服器、資料中心、監控或交通傳輸等相關應用提出解決方案,高速運算、巨量儲存、安全加密、溫度控制等各項功能齊備競逐技術。
十銓科技總經理陳慶文指出,5G相關應用正逐步浮上檯面,各項基礎建設(伺服器、基站、邊緣運算設備)及5G手機對DRAM及NAND將可預期備貨需求,2020年DRAM位元供給量約成長12.2%,但全球市場需求成長將可達17.5%;威剛董事長陳立白則認為,5G將帶動2020年下半DRAM市況升溫,延續至2021、2022年半導體產業前景看好,在AIoT、自駕車等驅動下,半導體產業可望達到有史以來最強勁的需求成長。
 
大廠產能策略保守 全球供需恐現緊缺
2020年上半記憶體產業景氣仍在復甦調整期,業界普遍對2020年資本支出採取保守策略,美光2020年的最新資本支出預算70億~80億美元,低於2019年資本支出約91億美元;SK海力士也透露,DRAM、NAND的產量和投資將在2020年降低。
而台廠如旺宏、華邦電也採取務實作風,相較於2019年資本支出達新台幣140億元,旺宏2020年規劃87億元來擴充3D NAND研發設備及廠務系統;華邦電高雄新廠則延至2022年1月裝機,先於中科廠投入16億元進行新製程研發。連續兩年的產出增長都不到35%,是第一次出現的景象,也使得2020全年供需更顯緊張。
三星已提前在2020年第4季將資本支出用於擴增記憶體相關設備,被視為預備2020年5G手機及商轉擴大的拉貨潮,針對大陸西安廠第二階段投資80億美元也拍版定案,主力生產90層以上3D NAND,並預計2021年下半竣工,再度發動逆勢加碼、拉大主場優勢的積極戰略。
值得注意的是,武漢作為中國記憶體業者長江存儲與武漢新芯等記憶體業者晶圓廠重點聚落,武漢新型冠狀病毒蔓延恐帶來不安的變數。以長江存儲為例,在春節期間仍舊維持產線運作,在全球市佔率仍不及3%,對全球供應鏈影響有限。
業界認為,雖然第1季消費市場信心難免受到衝擊,但5G應用從下半年擴大起飛,隨著恐慌心理降低,2020年市場成長力道仍然強勁。上游記憶體製造廠在經歷2019年市場價格崩跌選擇休養生息,改以製程研發來厚植實力,供應商謹慎釋出產能,試圖重回獲利空間,而5G曙光來臨能否為記憶體產業注入強力復甦動能,哪些廠商能迎頭搶得先機,2020年下半將見真章。
 
由 DIGITIMES 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