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兩大因素影響 希捷保守看今年資料中心市場的成長性
全球HDD硬碟大廠希捷(SEAGATE)今年迎來成立第40周年,日前在新加坡舉行「亞太區媒體日」,由希捷全球高階管理高層與媒體分享最新的產業趨勢以及公司新產品展望,希捷科技全球業務暨業務營運資深副總裁鄭萬成坦言,受到中國市場需求不振以及去年基期過高影響,對於今年資料中心的成長性保守看待,預估將較去年持平或者微幅衰退,但中長期來看,資料儲存的需求仍將維持成長趨勢。
希捷近年來經歷過中國蘇州廠關廠、全球裁員的低潮後,希望透過在全球工廠導入機器學習的生產技術以及20TB大容量產品搶攻企業級用戶等市場推升下,持續深耕HDD市場,進一步擴大市佔率以及拉高企業級客戶的比重。
希捷科技全球業務暨業務營運資深副總裁鄭萬成出席「亞太區媒體日」對於中長期資料儲存市場樂觀看待,他指出,並不擔心HDD的前景,根據IDC等研究機構指出,未來在企業級客戶採用HDD儲存資料的比重將高達80%,20%才是SSD,而且目前在企業級用的產品上面,HDD的成本優勢無可取代,與SSD的價差高達10倍之多,且HDD透過磁密度的提升,容量不斷擴大,每GB的成本不斷降低。
觀察近期的市況,鄭萬成坦言,受到中國市場需求疲弱,以及去年基期過高影響,今年全球資料中心的需求恐將不會出現成長,頂多持平或者小幅衰退。他進一步說,中國經濟成長放緩,需求不振,另一方面,去年資料中心的需求急速增長,裝置量成長幅度高達了70%之多,因此今年成長放緩也是屬於合理的情況,產業趨勢本來就是有高低起伏的週期性。
不過,鄭萬成也說,受到中美貿易戰的影響,有許多ODM伺服器廠將製造基地從中國轉移到東南亞等地區,雖然現在有60%的公有雲市場都在美國,但未來非美國市場,尤其是亞洲地區將會有大量建置公有雲的需求浮現,在亞洲地區有許多大型資料中心正在進行當中,像是谷歌陸續在台灣、新加坡興建新的資料數據中心,預期未來亞太地區將是成長最快速的市場。
市場仍擔心未來SSD的成長性是否會進一步壓縮到HDD的市場,對此,鄭萬成表示,我們相信,未來的SSD的成長速度是很快的,事實上,希捷也與東芝半導體合作,採用東芝半導體的NAND Flash,加上希捷的控制器與韌體,推出SSD系列的產品,不過這些產品主要鎖定消費性、電競等市場。
HDD的部分,鄭萬成說,在企業級端、資料中心市場,HDD仍具有低成本優勢,這也是為什麼希捷不斷深耕布局企業級客戶以及資料中心市場,加上自身技術競爭力、市場地位等,都是希捷的優勢,並不擔心HDD未來市場的成長性。在企業級、資料中心市場,SSD只有速度快的優勢,其成本仍高於10倍之多,即使未來兩者的每單位成本不斷下降,但如此大的價差空間依舊會存在。
另外,希捷目前在美國、新加坡、泰國、中國、馬來西亞等地的工廠積極導入機器學習技術,在6個月之前,完成設計的工作,2個月前開始導入,預計今年年底的時候完成,現在也積極培訓員工進行人機協作,透過機器學習的生產架構,將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週期、品質、良率以及有助於設備維護等改善,帶來很多的助益,將於1年之後開始有效益顯現。
鄭萬成也說,台灣擁有非常完整且堅強的伺服器ODM廠商,包括廣達、英業達、富士康等,這些都是希捷合作的對象,未來也會持續保持緊密的合作關係。
從中長期產業趨勢發展來看,鄭萬成除了看好資料中心的成長之外,邊緣運算的需求也不斷增強,將在雲端與終端裝置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主要是為了不讓訊息的傳遞出現延遲性,根據研究機構預測,未來有30%的資訊處理都是屬於即時資訊。
鄭萬成進一步說,以汽車為例,配置了攝影機、GPS、雷達、聲控裝置等等,這些將會產生龐大的資訊,尤其在駕駛的時候,資訊更是不宜有遞延的情況,預料未來有很多市場都會有邊緣運算的需求,包括金融服務業、製造業、健康醫療以及行動通訊電信業者、安控系統業者等,將有許多創新的營運模式出現,例如UBER,對希捷來說,未來客戶群將有很大的變化,同時帶來更多的機會與商機。
展望未來,鄭萬成指出,人工智慧、物聯網以及5G將是驅動資料儲存需求成長的三大動能,首先人工智慧的興起,處理的資訊非常龐大,將使得越來越多的資料被儲存,甚至高於資料的收集。第二,物聯網的部分,越來越多的感測器無所不在,在各種系統當中。第三,5G的部分,不單只是速度還有容量,可以進行大量資訊的傳輸。
根據研究機構IDC預估,未來資料儲存的成長趨勢將不會停止,全球資料領域(每年創造與複製的新資料量)將在未來7年內,也就是到了2025年將高達175ZB,較去年的33ZB超過激增5倍的成長,而1ZB等於1 Trillion GB。
由 蘋果日報 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