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2019年產業展望系列﹞NAND Flash價格溜滑梯 2019年掀產業洗牌效應
從2017年供不應求的榮景,NAND Flash市況在2018年進入風雲變色的調整期,生產業者持續擴大64層3D TLC NAND供貨,新一代製程技術及更大容量規格正伺機而出,供過於求與終端市場買氣不足,導致2018年NAND Flash跌價幅度超過6成。
到2018年底,每GB價格已下探至0.08美元,逐漸逼近部分廠商的成本價,在跌價、擴產等多重因素影響下,2019年市況風雲詭譎,供應鏈洗牌淘汰賽一觸即發,也為全球產業的競合局勢更加增添煙消四起的氛圍。
NAND位元產出連年成長 終端市場亂象橫生
DRAM與NAND Flash記憶體市場在過去幾年幾經產業跌宕,在供過於求壓力下,2015~2016年市價下滑,2017年再度風生水起、漲勢不止,然而產業榮景未如預期延續,各家大廠競相強化投資規模,3D NAND Flash新增產能開出,市場需求卻成長平緩,加速2018年全球NAND Flash價格一路走跌。
受到技術與良率瓶頸,2018年3D NAND良率提升速度並不如預期順利,因而導致次級品在外流通銷售,進而干擾市場價格,對應至終端應用,消費型SSD市場首當其衝。
從2017年12月中~2018年第3季跌價幅度已經逾5成,120G SSD價格超跌下探0.2美元/GB關卡,品質參差不齊的問題延續至第3季,至於240GB和480GB價格在2018年累積跌幅也分別超過4~5成以上。
業界原先期待在第3季傳統旺季效應下,NAND Flash價格有望止跌反彈,不料智慧型手機出貨平淡、換機熱潮難再重現以及PC市場飽和等因素,導致旺季不旺,而供應端的64/72層3D NAND產出增加,供給過剩庫存無法順利去化,第3季平均合約價格跌幅達10~15%。
相較於第3季市況呈現價跌量增,到了第4季進入了價量齊跌的局面,美中貿易戰升溫的市場憂慮、英特爾(Intel)CPU缺貨以及蘋果(Apple)新機銷售欠佳,終端預期跌價心理因素,加速了第4季合約價跌幅擴大,業界估計,從年初至第4季的NAND Flash跌幅約達6成,遠超過年初預期。
據DIGITIMES Research估計,NAND Flash位元出貨量從2017年起連續呈現3~4成的成長率,包括在2017年成長36%、2018年拉升至成長43%,即使業界預期,2019年NAND Flash價格將會進一步走跌,但依舊有更多產能前仆後繼投入,預計2019年位元出貨量仍達到39%,整體市場延續供過於求風雨欲來。
96層堆疊邁向主流 QLC量產帶來容量價格戰
NAND Flash技術製程的升級,在強化了個別企業的競爭力之餘,也發揮了大容量及儲存密度的成本優勢,國際大廠如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東芝(Toshiba)與威騰(WD)、美光(Micron)、英特爾、SK海力士(SK Hynix)投入軍備競賽的戰線延長。
目前3D NAND已是各大原廠主要量產製程,其中,三星3D NAND約佔85%、東芝與威騰為75%、美光達到90%,SK海力士也達到60%,2018年下半起,部分業者已轉向96層堆疊邁進,單顆Die容量也邁入1Tb(128GB)。
各家NAND業者大舉進攻新世代製程,2018年也是QLC(4bit/cell)架構量產元年,相較目前TLC NAND,QLC NAND技術的位元密度高出了33%,將可發揮高容量優勢。
其中美光搶得業界先發量產,首先將64層QLC產品推入企業級應用,鎖定伺服器市場,而三星也不甘示弱切入消費性電子市場,並推出1Tb QLC SSD新品,後續再推出企業用QLC SSD。三星近期宣布QLC SSD產品價格,比起2018年1月上市相同容量的TLC SSD約便宜40%左右,儼然透露出積極價格攻勢的強烈企圖。
部分反應較快的廠商早,已嗅到大容量價格戰的到來,從年中起陸續降價出清庫存的中小型容量SSD,試圖降低QLC帶來的衝擊,接下來SK海力士、威騰與東芝也將各自推出自家的QLC產品,容量最高可達單顆4TB的儲存量,TB級SSD時代即將來臨。
不過先前一度傳出64層QLC良率偏低,QLC晶粒良率僅約5成左右,以此估計,2019年上半恐怕將再度重演2018年市場次級品拖累價格的夢魘,且QLC製程更為困難,估計業界改善量產良率的時間可能會再拖長。
大陸記憶體業者崛起 NAND扮演領頭羊
據大陸市調公司統計,2018年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達到1,500億美元,其中NAND Flash超過570億美元,而大陸市場消耗了全球產能的32%,這意味著大陸已成為全球主要的市場,為了擺脫長期對外採購的依賴,大陸記憶體晶片自主發展成為當務之急。
由 DIGITIMES 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