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沒有DRAM技術?聯電重砲回擊:已有15年經驗

聯電(2303)深夜發表聲明,針對美商美光科技的專利控訴。
聯電表示,不會「在報刊上」進行這場訴訟,
但聯電要向我們的客戶和投資人保證,
對於任何子虛烏有的控訴和誤認事實的指責,將全力並積極地自我防衛。

聲明一開始即指出,聯電是國際公認、台灣起家的半導體公司。
38年來,在全球的供應鏈上,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一員,先進量產技術達14奈米。
對比之下,美光公司爭執所涉及的DRAM技術,是32奈米,
在聯電的計畫啟動當時,已經是落後幾個世代的技術。

聯電也針對外界對該公司沒有DRAM技術的說法反駁,
聲明中表示,社會上有一個錯誤的印象,
認為聯電沒有任何DRAM的知識或經驗,這不是事實,而且是極端的不實。
從1996年到2010年,聯電積累了近15年製造DRAM產品的經驗。
甚至在某個時間點上,聯電內部DRAM團隊人數,超過150人。
聯電是一個有組織的企業機構,藉由堅實而穩定的團隊,
掌握並保存了豐富的DRAM知識和經驗。

該公司以現任共同總經理之一的簡山傑為例,
說他是1996年時開發DRAM產品的RAM製程開發經理。

另一個實例則是Alliance公司是1996年第一個獲得聯電授權合作DRAM夥伴之一,
該公司是一家總部位於美國的DRAM晶片設計公司,藉由聯華電子的技術進行DRAM製造。
除了傳統的DRAM技術外,2009年聯華電子更成功開發了屬於自己的嵌入式DRAM製程技術,
這比製造標準型DRAM的過程要複雜得多。

另一方面,聯電表示,同意與晉華公司聯合開發DRAM製程,
這是一個與聯電晶圓專工服務完全分開的單獨項目,
在做成決策當時,只是一個符合所有合理商業考量的單純商業交易,
已經向政府正式提出申請,主管機關亦已於2016年4月核准整個項目。
值得一提的是,那時還未聽說有中美貿易戰。

最後,對於敵對陣營的指控,
聯電說明,自從聯電開始為晉華開發DRAM製程技術,履行合約義務,
聯電已經花費了數億新台幣。儘管這個專案的研發團隊成員接近300人,
但只有不到10%的人曾在美光公司工作過。

相反於美光所提出民事和刑事訴訟製造的假象,
聯電的DRAM技術基礎裡的元件設計,是完全不同於美光公司的設計。

簡言之,聯電開發的記憶胞架構是3x2佈局的儲存單元,
這與美光公司的2x3佈局的儲存單元是完全不同的。

聯電也表示,另一個錯誤的印象是美光公司在美國開發了25奈米的DRAM技術。
事實是,美光公司在2010年初,
購買了台灣的瑞晶公司和日本的爾必達公司的25奈米 DRAM技術。

由 經濟日報 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