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砸700億元,打造台灣DRAM製造中心對抗南韓!台最大外資美光如何抓住AI大商機?

美光與台灣關係密切:投資超過700億元,擴大徵才

美光是全球第三大記憶體製造商,僅次於三星與海力士,同時也是台灣最大外資。

2016年美光與原本台塑集團旗下DRAM製造商華亞科合併,成為台灣最大外資,
目前在桃園與台中設有晶圓廠,近期美光也在台中設立後段封裝測試廠,
將台灣打造成一條龍DRAM製造中心,並且招聘近千名人才,力抗南韓。

今年美光擴大對台投資,根據經濟部所公布的外資投資數據,
美光近期對台投資金額高達約758.06億元台幣,
而美光的對台投資讓今年整體外資投資台灣由「負轉正」。

美光在此時大舉投資徵才,與AI時代的記憶體需求大爆發密不可分。


資料中心AI訓練需求大

以資料中心來說,AI訓練需要大量的DRAM與NAND需求,
美光執行副總裁暨事業總監Sumit Sadana指出,
作為「AI訓練」的伺服器其DRAM與NAND SSD的需求暴增,
2021年一般功能的伺服器其容量需求為366G,
但AI訓練用的伺服器將暴增至2.5T,是其6.8倍。

美光科技總裁暨執行長Sanjay Mehrotra指出,
「記憶體應用的結構性變化,已經從單一PC與行動,
走向資料中心、車用與機器學習等複雜又多元化的時代而且『客戶需求驅動』力量明顯。」


相比手機與PC,資料中心對於低延遲、高頻寬與低耗能的記憶體需求更為強烈。

面對這樣的結構性轉變,美光採取發展全面又謹慎的發展藍圖,
美光技術開發執行副總裁Scott Deboer就指出,
「對於現有的手機與PC等領域需求確保產能無虞,
但另一方面也大膽投資研發新記憶體,順利度過記憶體需求的結構轉型時期。」


近期產品策略:DRAM與NAND走向3D立體堆疊

雖然現今DRAM主要營收來源為手機、PC與標準型伺服器,繪圖DRAM(GDDR)占比還不高,
但隨著AI時代到來,資料中心採用GPU晶片,
作?搭配CPU異構計算訓練(Traning)之用,
讓NVIDIA與AMD業者對於繪圖DRAM下單量大增。

美光已經正式量產GDDR6記憶體,並且打入NVIDIA最新Turning架構的GPU RTX 20系列。

而在NAND SSD資料中心方面,
美光推出業界第一個Quad-Level Cell(QLC)NAND SSD瞄準人工智慧、機器學習等領域。


中長期產品策略:次世代記憶體3D Xpoint

但現有藉由GDDR與QLC SSD等封裝技術革新就能滿足AI時代資料中心的需求嗎?

為了保有長期的競爭優勢,美光投資新世代的記憶體3D Xpoint,創造介於DRAM與DAND之間的產品型態。

美光運算與網路業務部門副總裁Tom Eby指出,由於3D Xpoint產品才剛推出,
「還在研發初期,無法精準預測客戶對於新產品的需求有多大,」
但他深信「就算這三種產品彼此之間有相互取代作用(如3D Xpoint吃掉部份DRAM市場),
DRAM+NAND+3D Xpoint三者加總起來,可以一起把記憶體IC總體產值做大。」


有別於三星與海力士,產品組合最為完整

不過,在繪圖記憶體、高頻寬記憶體與次世代記憶體大數據與AI最為相關產品領域,
美光都要面對三星、Intel與海力士的競爭,並非獨有技術,
以技術推時程來看,美光並沒有走在競爭對手的前面,美光市占率也並非最大,
但美光的產品組合卻是最為完整的。

美光科技總裁暨執行長Sanjay Mehrotra在會中強調,
「美光和三星與海力士等記憶體競爭廠商最大不同點就是『Portfolio』。」
因為這世界上僅有美光一家廠商能同時提供,
DRAM混合記憶體立方體 (HMC)、 NAND 快閃記憶體、NOR快閃記憶體、
固態儲存 (SSD)與相變記憶體 (PCM)的公司。

由 數位時代 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