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身為台積電 7 奈米大客戶,比特大陸卻無法獲得所需產能?
英特爾的 10 奈米製程落後到 2019 年底推出問題繼續延燒,
業界傳出英特爾先進製程至少落後台積電 12~24 個月,
而製程延宕的問題還讓 14 奈米產能不足,造成市面低階 CPU 大缺貨。
市場分析師則認為雙方差距更大,
華爾街券商羅森布拉特(Rosenblatt Securities)分析師 Hans Mosesmann 指出,
英特爾在 10 奈米節點延期,還需多年後才能解決,
且技術劣勢還會持續 5~6 年,甚至 7 年。
台積電迎戰 7 奈米:第三季目標占營收一成,第四季占兩成
台積電 2020 年推出 5 奈米製程前,7 奈米製程將是最重要的營收與利潤推進器。
9 月初台積電股價衝上 268 元後,近日始終在 255~265 元徘徊,
但外資對台積電非常有信心,頻獲各家外資調高目標價。
不過外資沒有強調的是,沒有競爭對手也不代表就能在 7 奈米製程一帆風順,
因為 7 奈米製程目前還不是台積電營收主力,
台積電今年第二季才開始量產 7 奈米晶片,
台積電總裁魏哲家在第二季法說會指出,
「7 奈米製程預計將占公司第三季營收一成,今年第四季將提升至二成,
而電競、繪圖晶片與人工智慧等領域都會帶動 7 奈米製程需求成長,
而挖礦需求雖然因虛擬貨幣價格下跌滑落,
但客戶的新產品發表,還是會帶動 7 奈米製程需求。」
魏哲家口中的客戶新產品發表,指的就是最大的比特幣礦機晶片客戶比特大陸。
比特大陸自從 2016 年推出 16 奈米的礦機 BM1387 後,
今年 9 月才推出 7 奈米的新礦機 BM1391,計算性與性能與功耗都有顯著提升。
礦機表現也將影響比特大陸 IPO 後表現。
而比特大陸的 7 奈米 ASIC 晶片給今年甫量產 7 奈米製程晶片的台積電一個很好的練兵機會,
也帶來立即性的大量營收。
綜觀整體市場,
今年上半年僅有極少數業者搶到台積電 7 奈米產能,比特大陸就是其中之一
(今年上半年需要用到 7 奈米製程且能放量的晶片廠商數量並不多,
就連當紅的人工智慧與高速運算領域 HPC 領域產能也未必超越密碼貨幣)。
不過,台灣半導體業者也深知密碼貨幣「來得快去得快」與「不容易預測價格」等「高風險」特點,
因此在面對這類客戶時,也多以「風險」控管思維看待。
以台積電來說就要求最大礦機客戶比特大陸繳交 50% 預付款,
而第二大礦機商嘉楠耘智更要繳交 100%。
仰賴台積電 7 奈米,比特大陸產能風險增
過去加密貨幣交易熱絡、屢創價格新高紀錄的牛市時,
業者著重於評估這些公司的財務與技術風險,
但熊市時期,產能風險重要性也不能忽視。
因此台積電未來對比特大陸的產能控管可能轉為嚴格,
舉例來說,也有可能提高 Pre-pay 預付款費用或減少產能供給,
這對擁有近七成五市占率的比特大陸而言,
是除了比特幣幣價繼續下跌外最大的風險,
而這風險也將影響比特大陸 IPO 後的股價。
雖然外界曾傳言比特大陸也下單三星,
但招股書清楚寫明台積電是比特大陸目前在地球上「唯一」的晶片代工廠商,
且全球晶片代工二哥格羅方德(Global Foundries)宣布退出 7 奈米、英特爾還卡在 10 奈米製程,
全球目前僅剩三星與台積電有能力提供 7 奈米製程,更加深比特大陸對台積電的技術與產能依賴。
不過,比特大陸也深知自己的處境,
並未隱藏,在 9 月底公布的招股書「風險」討論中,
比特大陸強調,「我們無法保證台積電能達到我們的製造要求,
若台積電未能成功進行技術遷移(指稱往 7 奈米先進製程邁進),
將無法提供我們合格的積體電路……最終將造成收入減少。」
比特大陸也說,若和台積電的關係惡化,可能無法獲得所需產能。
由 TechNews科技新報 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