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博通收購 CA Technologies,短期應有助 EPS 表現
全球最大的晶片設計龍頭博通(Broadcom)於美國紐約時間 7 月 11 日正式發表,
收購企業 IT 暨軟體廠商 CA Technologies,收購金額達 189 億美元,
預計 2018 年第四季可完成收購。CA Technologies 擁有超過 1,500 項專利,
目前還有 950 項以上專利申請中。
據媒體報導,博通此舉引來華爾街分析師看法兩極,
當天博通股價也出現下跌,顯然投資人對於此交易不甚看好。
博通以收購提升財務結構表現
博通之前為了收購高通(Qualcomm),鬧得全球科技產業滿城風雨,
到了最後,是被美國總統川普一聲令下,使博通放棄收購高通案,
至此兩大晶片設計廠商間的購併攻防戰也告一段落。
眾所皆知,博通在整體財務表現能如此亮眼,
除了在通訊基礎建設與企業 IT 設備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其實有很大程度是來自博通不斷採取收購晶片供應商的做法,
一方面強化解決方案的完整度,其次可透過財務操作,
逐年拉抬毛利率與營利率等各項財務表現,
這也是為何博通近年來深受投資人喜愛,近年股價不斷拉抬重要原因。
然而,屢屢發動購併的背後思考邏輯,
博通鎖定的目標,皆是營業額頗具規模,
能一次拉抬博通整體營收的中型甚至大型晶片廠商。
但收購高通失利後,博通失去了重要標的,自然也就失去拉抬股價的成長動能。
換言之,博通若要持續拉抬股價,為投資人增加信心,
那麼就必須採取積極的購併策略,但眼下並沒有合適的公司讓博通收購,
以 NVIDIA 為例,雖然其營收規模十分適合成為收購目標,
但就股價表現而言,NVIDIA 勝過博通;
再者,NVIDIA 近年表現氣勢如虹,根本沒有被博通收購的理由。
至於其他晶片供應商在博通眼中,即便營收成長表現不俗,
仍無法支撐股價成長動能,最主要原因在於營收規模不夠。
收購 CA,對博通營利率表現沒有加分效果
因此博通只好轉換方向,將目光放在 CA 身上。
觀察 CA 近兩年營收表現,CA 營收規模約為博通 20%,年營收達 40 億美元。
乍看雖然合情合理,但細看博通與 CA 的營利率(Operating Margin)表現,
前者約贏過後者 10%,若進一步合併計算,對博通營利率並沒有實質幫助。
儘管博通聲稱,收購 CA 長期對博通拓展市場機會有相當大幫助,
一旦完成 CA 收購後,短期內對博通營收有不少助益,
博通在股數不變的情況下,淨營收若能提升,
那對 EPS 表現就會有加分效果,對博通的股價應該也有正面助益。
由 財經新報 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