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富拉凱投資首席觀點-張明杰:藉價格破壞效應 逆轉話語權困境

2018年第一季DRAM自主 品牌全球營收市占前三名依序為三星、SK海力士及美光,市占合計逾9成,4至6名之南亞、華邦及力晶單一公司市占均不及3%;也因此,全球DRAM市場價格話語權一直被三大廠商所掌控、DRAM價格被聯合操縱的傳聞始終不斷。繼今年初Hagens Berman律師事務所接受美國消費者委託,對DRAM業者提起價格操縱集體訴訟後;中國大陸集微網最近也報導了反壟斷機構於5月31日迅雷不及掩耳地對DRAM三巨頭位於北京、上海及深圳的辦公室展開了突擊檢查。

據DRAMeXchange預估,大陸內需市場約消化全球20%以上的DRAM產能,其中下游電子產業勢必成為這一波記憶體IC漲價風潮下的最大受害者。產能吃緊固然是這一波記憶體IC價格掀起漲風主因,但不及10%的中國半導體自給率,無庸置疑地也為這一波記憶體IC價格的上漲起到推波助瀾作用。

就半導體產業而言,大陸廠商與國際頂尖廠商在技術上仍存有明顯差距;因此,即便有全部量產可實現月產6萬片12吋晶圓DRAM之福建晉華即將於今年9月正式投產、合肥長鑫12吋晶圓製造基地全部量產時之全球DRAM市場份額將達8%,以及長江存儲科技首批完全自主知識產權之3D NAND快閃記憶體號稱已接到第一筆逾萬顆訂單;更且還有國家發改委與韓國三星簽署合作備忘錄、Apple公司正與長江儲存接洽可能購買記憶體IC之傳聞,與這個月初福州中級人民法院對美光提出了禁止令;但無論如何,以中國記憶體IC產業目前之實力,依然無法撼動三大巨頭的寡占地位。

明年是中國大陸DRAM量產元年,對於目前只能扮演市場跟隨者角色及我無人有、我有人優,市場話語權全憑外國企業說了算之中國半導體企業而言,「價格破壞者」對是中國大陸目前唯一且絕對必需採行之競爭策略。觀諸過往,價格破壞者策略成功範例所在皆是,Compaq仰賴低價策略在眾星雲集的美國個人電腦市場上闖出一片天,美國頁岩油業者對全球石油市埸造成了巨大的價格破壞效應。而今,也唯有價格破壞效應才能解除大陸關鍵零組件長期以來價格完全受制於人之困境;但無可諱言地,價格破壞策略對新進弱勢廠商而言終非長久之計,面對即將到來的持續性消耗戰,能撐多久以及技術升級能否隨之跟上才是最終成敗關鍵。展望未來,龐大的進口替代需求自然是中國半導體產業強化價格競爭續航力的最堅實後盾,而政府政策支持、人才培育及資本市場蓬勃也勢必會在永續競爭力之提升上起了一個很大的強化作用。

由 中時電子報 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