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經濟解析/美中貿易戰 台廠扮演微妙角色
聯電和美國記憶體晶片大廠美光的專利侵權糾紛,大陸福州中級人民法院對美光提出禁止令,要美光在與聯電專利侵權訴訟期間,停止美光半導體(西安)及美光半導體(上海)各12項及17項產品生產及銷售,檯面上聯電的權益獲得保障,但背後也隱藏台廠成為陸方用來反制川普,恐捲入美中貿易紛爭的疑慮。
科技業是台灣的經濟命脈,半導體更是當中最重要的一塊。在內需市場太小的先天環境限制下,台廠必須透過美國、大陸等地訂單,壯大規模,如台積電承接蘋果、輝達等大廠訂單,日月光也為這些大廠提供後段封測;同時,台積電、聯電、等台灣指標半導體廠,也無法忽視大陸市場快速崛起的事實,台積電先後在松江、南京建廠,聯電也取得蘇州和艦主導權,並在廈門蓋12吋廠。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曾說,台積電前往大陸設廠,主要著眼服務客戶、滿足客戶需求。
台商私下表示,對生意人而言,政治因素絕對不是主導任何一個重大決策的關鍵,但政治議題複雜,業者很難不成為大國之間角力的棋子,尤其兩岸關係微妙,台灣又需兼顧美方態度,美中貿易戰開打後,更讓台商覺得左右為難。
美中貿易摩擦遲遲未能圓滿落幕,在科技業領域,美方堅稱大陸不尊重智財權,希冀透過不法獲得專利方式,達成「中國製造2025」的目標,並在這方面大做文章。川普先拿中興通訊開刀,搞得中興連日停牌,恢復交易後股價連日重挫,相關供應鏈出貨也跟著停擺,連美國知名財經媒體也針對美光與聯電侵權訴訟案,直接點名陸方就是要透過竊取美光技術發展DRAM。
中興事件爆發後,台灣中興供應鏈忙著瞭解對業務影響之際,經濟部隨後要求與中興有業務往來的台廠出貨中興前,必須先申請獲准才能出貨。經濟部原本出於善意,希望台廠避免誤觸地雷,卻傳出陸方對此「很感冒」,認為台灣有意攜手美方打擊陸企。
業界傳出,陸方因為經濟部的動作,要求大陸面板龍頭京東方停用台資驅動IC,全數改用陸資企業生產的驅動IC,甚至傳出官方下令「良率好壞無所謂、就是要用陸產IC」的方向,台廠平白無故受到影響。
回顧歷史經驗,台灣科技業也曾因美方為了自身權益而受傷。當年美國在太陽能「新雙反(反傾銷、反補貼)案」,美國ITC終判結果竟同時宣判台灣及大陸太陽能電池傷害美國太陽能產業,對兩岸業者祭出頗高的懲罰性關稅,衝擊茂迪、新日光等台廠甚大。
這次福州中級人民法院對美光提出禁止令,可說是陸方對美國指控大陸多透過不法行為偷竊專利發展半導體的反擊,要讓川普知道「美企在我的地盤,也是可能做出有侵權疑慮的事,我也是可以給美企一點懲罰」。美、中兩國檯面上與檯面下的政治角力,台廠反而成了夾心餅乾,陸方這次給了聯電糖吃,美方是不是會記在心裡,等待時機再還以顏色,值得持續關注。
由 經濟日報 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