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重慶工廠…SK海力士全球最大封測基地中國反壟斷立案調查,三星、SK 海力士、美光三大 DRAM 廠剉咧等

根據中國媒體報導,
在 2017 年 12 月和 2018 年 5 月相繼約談
南韓三星、美商美光兩家全球記憶體大廠之後,
中國的反壟斷調查機構已於 5 月 31 日啟動對於
三星、SK 海力士、美光 3 家記憶體生產廠商的調查,
以確認 3 家廠商在近年來 DRAM 市場價格飛漲中,是否有壟斷價格,
以及業界反映不合理產品搭售的相關問題。

根據《集微網》的報導,5 月 31 日,
中國反壟斷調查機構派出多個工作小組,
分別對三星、SK 海力士、美光 3 家公司
位於北京、上海、深圳的辦公室展開突襲調查和現場蒐證,
顯示中國反壟斷調查機構正式對 3 家 DRAM 企業展開立案調查的動作。
事實上,就在 2017 年 12 月,中國反壟斷調查機構約談三星之際,
DRAM 記憶體價格正創下的連漲 7 季紀錄。

而在這樣的情況下,無論是下游廠商,
還是消費者端都必須承受很大的價格壓力。

而就在三星遭到中國反壟斷調查單位的約談之後,
2018 年 5 月,又傳出也針對美光進行約談的消息。
而約談的原因,除了針對標準型 DRAM 報價連續數季上揚,
對中國廠商造成高成本負荷之外,
還對美光涉嫌限制設備商供貨給福建晉華,濫用市場支配地位,
妨礙公平競爭的事情一併調查。

而就在這兩次大動作約談之後,中國反壟斷調查單位集合了相關的事證,
加上部分廠商的舉報證據,正式於 5 月 31 日立案調查 3 家全球性的 DRAM 公司。

報導指出,根據資料顯示,自 2016 年 6 月 1 日到 2018 年 2 月 1 日之間,
4GB 的 DRAM 記憶體價格總計上漲了 130%。

而且,僅在 2017 年一年當中,DRAM 記憶體價格就上漲了 47%,創下近 30 年來最大漲幅。
而且,就目前 3 家 DRAM 廠商獨占市場的局面下,DRAM 市場價格上揚的態勢還將進一步持續。

而根據據集邦科技的資料顯示,
2018 年第 1 季,三星、SK 海力士、美光三家廠商在 DRAM 產業的市占率分別為 
44.9%、27.9%,及22.6%,合計共占有 95.4% 的市佔率。

而 2018 年第 1 季,
全球 DRAM 產業總營收較 2017 年第 4 季成長 5.4%,再創歷史新高紀錄。

其中,南韓三星依然穩坐 DRAM 產業龍頭。
不僅 2018 年第 1 季營收再度創下歷史新高紀錄,金額達 103.60 億美元,
較上季成長 2.9%。

《路透社》還指出,三星每賣出 1 美元的 DRAM 記憶體,
就會獲得 70 美分的營業利潤,獲利驚人。

至於,SK 海力士的部分,
2018 年第 1 季營收也來到 64.32 億美元的金額,較前一季成長 2.2%。

而美光 2018 年第 1 季營收則是來到 52.13 億美元,較前一季增加 14.3%。
雖然,美光的營收為 DRAM 三大廠中排名最後者。

但是,因為美光旗下的 DRAM 價格,在 2018 年第 1 季的價格上揚超過了 10%,
這使得美光成為了當季營收成長最大的 DRAM 廠。

而以這樣的數據來分析,集邦科技進一步表示,
三大 DRAM 廠在 2018 年首季的營業利益率已達 50% 到 70% 之間,
不僅是歷史最高,該產品的獲利能力甚至超過 CPU 產業的獲利,這樣的事情在過去從未發生。

也因為 DRAM 價格的持續高漲,對於下游的廠商與消費者來說,都必須承受更大的成本壓力。
尤其,目前對記憶體需求最大的中國市場來說,
DRAM 價格的上漲不僅將考驗各智慧型手機大廠的供應鏈管理能力,
也帶給規模小的手機品牌商沉重的成本壓力。

而且,在目前智慧型手機產業成長放緩,
消費者購機動能不足的情況下,廠商獲利能力衰退。

但是,記憶體價格的持續高漲,則是進一步侵蝕了廠商的利潤。
在這樣的情況下,才使得中國反壟斷調查單位決心接受部分廠商的舉報,立案調查 DRAM 三大廠。

對於中國反壟斷調查機構啟動對 DRAM 全球三大廠的調查,
集邦科技表示,目前才剛開始調查,還沒有具體壟斷事證被查明。
而再就此番約談的狀況來看,除了反映目前 DRAM 三大廠寡占市場,
加上 DRAM 價格高漲所造成廠商成本壓力的高升之外,
也顯示中國在當前發展記憶體的趨勢與潮流下,
希望能為中國廠商爭取更多能生產自有產品的時間。

最後,就影響層面來看,DRAM 價格的漲幅將會持續受到抑制。
再從更長遠影響來觀察,相信中國政府可能也會給 SK 海力士壓力,
使其在中國無錫的工廠產加速擴產,以因應目前的市場需求。

由 財經新報 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