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5G 登場將催動手機、基地台需求,華新科:MLCC 供應到時候會更慘
「我們也想擴廠,但前段製程設備交期要 18 個月,
第二季起陸續進的設備都是 2015~2016 年就訂的,需求雖好,
但設備價格也上漲,日系大廠投資持續向前(高階)走,沒有往回走的趨勢。」
華新科總經理顧立荊說出為何積層陶瓷電容(MLCC)行情熱到不行,
半年過去,卻沒有紓解跡象的主因。
華新科雖不是全球前 3 大 MLCC 供應商,但缺料波及所有供應鏈,
即使去年沒漲價,今年才開始反應翻倍調漲,但漲價勢頭似乎沒有停止。
電動車跟 5G 催動,MLCC 需求倍增
華新科總經理顧立荊提到漲勢未來 2 年生意都不錯,
「電動車、IoT 及 LED 照明」都加大 MLCC 需求,
然而更讓人擔心是,2019 年起 5G 上路,「我看會更慘!」顧立荊說。
2018 年資本市場猛然發現,生活中的用品都因為電子化,默默提高了對被動元件的需求,
讓這顆「低單價、技術成熟」的積層陶瓷電容(MLCC),
從 1 千顆只收 30 元台幣的雜貨店行情價,突然鹹魚翻身好幾倍價,
還讓客戶爭搶,甚至派人駐廠搶料的零組件明星。
為何一顆 MLCC 如此重要?
不只是缺一顆,工廠產線都必須停工,品質若不穩定,反而客戶死更快!
顧立荊說,MLCC 是精密陶瓷粉末冶金技術,資本密集,
每天華新科工廠出貨 30 億顆被動元件,每一顆要「全檢」,
必須投資電信測試機跟外觀檢查機,用 CCD 鏡頭品管,
這些設備一台幾百萬到上千萬元,最後再包裝出貨,
也因此前期投資設備折舊壓力高,但價格嚴重低估,導致 20 年來 MLCC 產業沒有新加入者。
筆電手機起火燃燒,被動元件成關鍵原因
「不是今天 MLCC 價格貴,是昨天價格太低。」
顧立荊說,然而 MLCC 技術已經很成熟,中國供應鏈卻沒有在此波行情中竄起,
顧立荊說:技術不是問題,問題在腦袋。
「如果我的不良率是 1%,到客戶那裡不良率就會變成 100 倍。」
一顆主動元件如處理器晶片,四周可能需要 100 顆被動元件,
若 100 顆裡任何一顆是壞的,等於客戶每台產品都會壞掉,
顧立荊說,若看到新聞報導電腦起火燒毀,「多數是被動元件幹的」。
MLCC 最近熱到什麼地步?
不僅客戶派採購專員週週前往中國工廠駐廠搶料,
緊盯供應商是否偷偷先出貨給對手,還有手機大廠受不了缺貨,
乾脆去買中國被動元件,但沒想到,產線上料打件到一半,突然發現不對勁!
原來中國黑市的一大卷料,只有前段規格對,用到中間就被偷換成低規了,
上千上萬顆料沒辦法入廠前一一檢測,業者賠了夫人又折兵,那批貨不僅不能出貨,還得認賠。
一支 iPhone 用 1 千顆被動元件
「MLCC 合理價格應該是毛利率 50% 以上」,甚至該超過主動元件!
顧立荊說,即使現在 1 千顆料給客戶報價 90 元台幣,是 2016 年價格的 3 倍,
客戶仍願意接受,只要產線不斷線就好。
華新科去年毛利率 26%,今年首季才拉高至 36%。
顧立荊也說,一支 iPhone 約用 1 千顆被動元件,
即使從 30 元漲價到 90 元,對一支 3 萬元的手機能增加多少成本?
所以客戶仍接受合理漲價,只要能解決問題(斷線)。
漲價趨勢明確,儘管現在超過八、九成客戶談的是季合約,
但顧立荊說,下單價格不等於出廠價,
華新科會等市場調漲後反映合理市場價格跟客戶收費,
但「我們不主動漲價」。
市場對於被動元件今年獲利三級跳熱議,
也間接推算下游組裝廠如鴻海跟和碩利潤將遭殃,
不過顧立荊說,華新科有超過 600 個直接客戶,最大的客戶貢獻也不過 5%~6%,
假設今年華新科多賺 60 億元,分到每一個客戶是增加多少成本呢?
如此推算約平均一個客戶增加 1 千萬元。
5G 上路基地台需求是 4G 兩倍
MLCC 價格一路看漲到年底,除電動車需求推動,5G 也來助陣。
5G 傳輸速度最高可達 4G 的 40 倍,
但可傳輸距離變短,必須增加更多基地台才能確保覆蓋率,
對此,顧立荊認為,2019 年不管 5G 上不上路,
AP 路由器數量很可能比 4G 時代多一倍,光佈建就很要命,
接下來當 5G 手機更換時,全球有 15 億支需求,
換言之若 5G 上路,MLCC 供需「我看會更慘!」
研調機構 Strategy Analytics 預估,
2019 年將有 200 萬支 5G 手機,到 2025 年就會暴增至 15 億支,
是 10 年間成長最快的領域,這還沒有計算手機尺寸增大、人臉辨識等功能導入的需求。
而車用電子化比例拉高,則是眼前就看到的需求關鍵。
顧立荊說,研究數據顯示,2017 年起 10 年間,
聯網汽車將從 3,300 萬台增至 7,700 萬台,對被動元件的需求也增加一倍,
很多汽車可以藍牙連手機通話,甚至汽車輸入號碼具備手機功能,
加上導航或自動駕駛等輔助系統加載,都產生很多被動元件需求。
車用需求 2025 年前都無法滿足
汽車本來只是被動元件產業 15%~20% 應用,一台用 1 千顆,
但當全球政策推動 2035~2040 年轉為電動車化,
一台將用 1 萬顆,則以現在被動元件產能,都拿去給汽車用還不夠。
顧立荊說,這是何以日商都專注做車用被動元件,
全球 3 大被動元件廠現在的產能全給車用都還不夠,
若估每年產能擴增 10%,到 2025 年都還供不應求。
業內的供應商擴廠緩慢,外面的業者又進不來,科技業下半年旺季恐怕仍在料件調度難關。
即使日商加速擴張車用產能,但仍追不上需求成長速度,
因為現在採購生產設備交期長達 18 個月,現在交期已經到 2020 年,能買多少是多少。
華新科若以 0201 規格 MLCC 來說產能今年可增三、四成,若以混和產品來說產能也只能增 10%~15%。
由 TechNews科技新報 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