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購併狂人趙偉國的最後一張底牌
4 月 11 日,紫光集團旗下子公司長江存儲,
位於武漢國家存儲器基地一期 1 號廠房舉行裝機典禮,
由紫光集團暨長江存儲董事長趙偉國親自主持。
3 天前,紫光集團旗下紫光股份與紫光國芯才發布公告指出,
董事長趙偉國因工作繁忙,辭去兩家公司董事、董事長職務,
一時之間,趙偉國在紫光集團已失勢的傳聞也在業界甚囂塵上,
沒想到 3 天後,他卻高調現身在長江存儲武漢廠裝機典禮。
這一招,是要對外宣示,就算併購半導體廠之路行不通,
他手上還有另一張牌可打,在中國自製記憶體的大計畫,他還有一席之地。
信心滿滿 年底交出成績單
典禮當天,他廣邀全球半導體設備供應商,
舉行「自主創芯,攜手共贏」2018 年供應鏈大會,總計多達數百位半導體設備商參加,
包括應用材料、科林研發、東京電子等一級半導體設備大廠的執行長或社長高層,都特地到場祝賀。
之前外界對於武漢的狀況還是半信半疑,甚至懷疑不會如期投產完成。
然而這一次,趙偉國親自為外界掀開底牌。
大會上,他首度大秀長江存儲位於武漢基地、
總投資金額 800 億元人民幣逾裝機的一期一號廠房,
要向外界宣告:長江存儲是玩真的。
「今年長江存儲武漢廠可進入小規模量產,
明年進入 128GB 的 3D NAND Flash(儲存型快閃記憶體),
在 64 層技術的研發。」趙偉國信心滿滿地說,今年就要交出自製記憶體的成績單。
華亞科前董事長、紫光集團全球執行副總裁暨長江存儲執行董事長高啟全還高調宣布,
「長江存儲 32 層 3D NAND 晶片,已經獲得第一筆 10,776 顆晶片的訂單。」這張訂單,預計今年交貨。
趙偉國證實,長江存儲籌集的 1,800 億元人民幣(約新台幣 8,508 億元)已全數到位,
其中 800 億元人民幣將用於長江存儲武漢廠所需,
另外長江存儲位於成都、南京的兩大基地,也將會再分別投入 500 億元人民幣。
一位半導體設備商透露,「(長江存儲)裝機的機台付款程序,都按照合約走。」
也間接證明長江存儲具備量產能力,準備裝機台投入生產,而非僅是虛張聲勢的空盪廠房。
長江存儲位於武漢國家存儲器基地占地 1,968 畝,
已於 2016 年 12 月 30 日正式開工興建,將建設三座全球面積最大的 3D NAND 生產廠房。
這次舉行裝機典禮的一期一號廠房建築面積近 16 萬坪,
預計月產能將達到 30 萬片,年產值超過 100 億美元。
晶片製造 趙偉國最後機會
過去,趙偉國在公開場合因高調談論收購與「惡虎」購併的作風備受爭議,
因此有購併狂人的稱號,歷年來在海外豪擲逾 3,500 億元台幣,
但泰半都鎩羽而歸,就連少數成功收購的案例(展訊與銳迪科,兩家公司在合併後成立的紫光展訊),
也因為產品進度大幅落後聯發科、高通,喪失市場先機,至今仍無法由虧轉盈。
如今趙偉國的確是紫光集團最重要的晶片製造與記憶體事業體主要負責人,也是最高領導,
但未來還是不是,一位半導體業界高層話說得含蓄,「以後是 wait and see。」
然而,拚記憶體事業,趙偉國有勝算嗎?
「如果紫光持續投資,10 年後應該可以是個 Player。」一位半導體設備高層為紫光背書。
雖然趙偉國目前計劃製造的 32 層 NAND Flash 記憶體,並非有市場競爭力的新產品,
但要在今年完成量產,也仍有挑戰,趙偉國的半導體大戰進入下半局,他會不會出局,
就看今年長江存儲能交出什麼樣的成績單。
由 財經新報 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