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傳美將施壓中國製造 2025,談判恐觸及中國底線
在美國重要官員即將訪中之際,外界傳出很多揣測及小道消息,
甚至有外交人士指出,美國將勸中國放棄「中國製造 2025」的計畫,
而中國對此態度則相當強硬。
自從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中國商品徵收大規模關稅以來,
中美首次迎接高級別的官員會談,陣容包括財政部長、商務部長、貿易代表及白宮重要經濟幕僚。
不過儘管中國習近平曾承諾降低關稅,官方也表示可以增加對美國半導體的進口,
但有消息顯示,川普的目標恐怕在於限制中國的科技戰略。
美國商務部長 Wilbur Ross 曾直指「中國製造 2025」是非常可怕的計畫,
他擔憂將會對美國的知識財產造成很大的威脅。而中國官員曾私下表示,
中國願意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也願意讓中國製造 2025 成為一個雙贏的計畫,
但是要讓中國放棄技術升級是不可能的事情。
中美難有共識
據消息人士透露,中國向川普政府提交擴大進口的計劃,
包括航太、半導體和天然氣商品,以削減對美國的貿易順差,
並進一步開放其汽車和金融部門。
然而中國官員表示,中國已是工業大國,為了進一步發展,
接下來只能往高科技邁進,若真的發生貿易戰,
他相信中國人也比美國人更能忍受貧困。
習近平在近期訪問科技公司時表示,
過去我們別無選擇,只能依靠自己的努力,
咬緊牙關也同樣發射了衛星,發展出核武,
中國的優勢在於能集結力量做大事。
自 2014 年以來,中國已斥資超過千億美元來建設半導體產業,
且在中興禁令之後,中國官員也證實了,正籌集第二筆國家資金。
但儘管如此,在半導體競賽中,中國仍處於落後的位置。
美擬採間接路線
在歐洲方面,儘管對川普的鋼鋁稅反感,但對中國的技術轉讓手段也同樣感冒,
這些問題牽扯到了中國的國策,並不容易納入談判。
在會前,中國也有消息指出,
無論如何中國製造 2025 並不是可以談判的籌碼。
美國貿易代表 Robert Lighthizer 也強調,中國是以國家來驅動經濟,本來就不好談,
美國的目標將放在讓中國市場能有更多競爭對手。
且儘管中國承諾開放,但外界也認為,這樣的改革為時已晚,
中企在國內早已建立市場的主導地位,並向外擴張,
在半導體業更不可能放手。而美國正加強對中資的審查,甚至歐洲也對此議題有所防範。
目前外界對中國以政府力量推動產業發展的做法褒貶不一,
有人認為毛澤東時期的「兩彈一星」相當成功,高速鐵路及再生能源領域進展也相當順利。
但也有學者認為,像是最近的人工智慧計畫,
用阿里巴巴規劃智慧城市,騰訊主持醫學成像,
而百度主導自駕車等,把尚未成熟的產業進行分化的作法,
可能反而令企業喪失探索及創新的能力,
由 TechNews科技新報 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