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蘋果股價「雪崩式」下跌,市值5天蒸發2兆!華爾街全面恐慌,沒了iPhone台灣怎麼辦

因投資者對iPhone需求疲軟的疑慮漸增,蘋果股價昨(4/24)下跌2%,
過去5個交易日累積下跌9%,市值蒸發800億美元(約新台幣2.3兆)。

從台積電上週下修第二季預期營收開始,華爾街已經進入「全面恐慌模式」,
多位分析師認為台積電悲觀的財測是晶片產業和股市走跌的前兆。

亞洲第2大晶片廠SK海力士昨天公佈財報,也呼應台積電的看法。
海力士本季營業獲利4.4兆韓元,較前季略微下滑,並結束連4季創獲利新高的強勁表現。

韓國HI投資證券公司分析師宋明燮表示:「
SK海力士第1季的出貨量遠低於財測目標,這引發市場擔憂行動裝置需求走弱。」

另一家蘋果重要供應商也在本週一大幅下修下一季的財測。
位於奧地利的AMS是iPhone X使用的光學傳感器供應商,
該公司預計第2季銷售額將介於2.2億美元至2.5億美元之間,比上一季下降近50%,
AMS表示這是由於「某一大客戶」下單疲軟所致,
分析師推測,這指的就是佔該公司一半營收的蘋果。


台灣的蘋果派對是否已走到尾聲?
華爾街將主要問題歸咎於iPhone X,瑞穗證券週一也指出,
2018年iPhone產量將年減 2%,其中新機種和X的下一代則年減15%。

iPhone X在中國等新興市場,面臨華為、小米等品牌競爭,快速退燒,
作為供應商的台廠恐受波及。

財經媒體彭博指出,蘋果的營收成長與台灣5家主要組裝廠的業績關係密切,
分別是負責組裝iPhone的鴻海、和碩、緯創,
以及和鴻海分擔組裝MacBooks和iPad的廣達、仁寶,廣達和仁寶電腦也組裝Apple Watch。
這5家公司第1季營收僅成長8%,2月之後減緩幅度尤大。

在2014年蘋果開始推大螢幕手機iPhone 6時,
專家就已警告,升級大螢幕後,意味著蘋果在硬體差異能發揮的已經不多了,
未來台灣供應鏈得面對高基期的挑戰。

保德信基金經理人葉獻文當時就預期,受益於蘋果最大的企業,將首當其衝。

統計顯示,台灣主要10家蘋果供應廠商:
台積電、鴻海、和碩、鴻準、可成、大立光、美律、台郡、鎧勝、華通等,
今年以來市值合計蒸發超過4千億元。

鴻海今年以來市值蒸發約2千億元,在主要10大蘋概股中佔了快一半,
其次是大立光蒸發1千多億元;至於台積電蒸發約6百億元,
和碩、鎧勝、華通、美律個別市值也蒸發近百億元。

蘋果將在下週公布2018會計年度第2季財報,
屆時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預期將參與電話會議,
回答投資法人關於iPhone X銷售狀況、下半年新機進展,以及美中貿易戰對於蘋果的影響等問題。
庫克的機海策略曾讓台廠大嘗甜頭,但利多出盡後,創新難題仍等在前方。

由 商周.COM 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