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手機大廠定江山,二線品牌金立東莞廠裁員半數員工
曾經叱吒風雲的中國本土手機大廠金立 2016 年時一年出貨量可達 4 千萬支,
在中國手機品牌擠進前五,僅輸小米 200 萬支,不少人都看好金立 2017 年的表現;
但今年初傳出金立陷入財務危機,供應商拿不到錢,董事長股權被凍結。
最新消息傳出,金立深圳工廠裁員半數員工,中國手機二三線品牌廠淘汰潮揭開序幕。
南華早報報導,中國手機品牌金立由於與競爭對手展開激烈的行銷戰,引發財務危機,
金立宣布位於廣東東莞的主要製造工廠大幅度裁員,只保留大約一半的員工維持營運,
金立並未詳細說明東莞工廠的員工數量,但該廠占地 300 英畝,每年可生產 1 億支手機。
在全球最大智慧手機市場銷售量成長放緩的情況下,
包括金立和魅族在內的許多二線和三線品牌面臨領先品牌的激烈競爭,
領先品牌為了擴大市占率,投入巨資大打行銷戰,觸發中國智慧手機品牌進一步集中。
中國的智慧手機銷售主要是華為、OPPO、Vivo、小米和蘋果等前五大品牌主導,
2017 年的銷售占比為 77%,高於前一年的 67%。
第六名的金立市占率約 6%,在小型智慧手機品牌中算是行銷活躍度最高的品牌,
但過去 3 年在行銷與投資共花費 90 億元人民幣,導致財務危機。
由於對供應商欠款連連,今年 1 月東莞法院發布命令凍結董事長劉立榮持有的金立 41.4% 的股權。
截至今年 2 月 6 日,金立欠觸控螢幕以及指紋辨識系統製造商歐菲光 6.26 億元人民幣。
據中國媒體報導,劉立榮稱金立將分 3 個步驟來解決,首先引入合作夥伴,確保生產與銷售;
第二,引入戰略投資者,補充資金;第三,出售資產償債,獲取債權人支持。
金立高層對重組仍充滿信心,還計劃在世界第二大智慧手機市場印度進行更多投資,
目前正與印度政府就建立本地製造業務進行談判,目標是在今年下半年打入印度五大智慧手機品牌行列。
由 TechNews科技新報 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