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不想被晶片巨頭束縛,特斯拉、Google 等八十餘家企業合力設計晶片架構

據 The Information 報導,
包括三星、Google、高通在內的八十多家企業,已參與開發一種開源的晶片設計模式,
來為自動駕駛等技術提供更廉價的晶片。

如果這個努力成功,將威脅到 ARM 的地位。ARM 正試圖將在手機晶片的優勢地位擴展到新的領域。

該項目名叫 RISC-V(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意思是第五代精簡指令集。
1980 年由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開發開發了精簡指令集,
ARM 也是常見的精簡指令集處理器之一,它是基於早期的 RISC 架構。

相比於 ARM,RISC-V 最大的優勢是免費。

Western Digital 和輝達(NVIDIA)已經宣布,
將在部分產品上使用 RISC-V,特斯拉也在考慮使用這種架構,
這就意味著這些企業將不必向 ARM 支付這些產品的授權費。

ARM 並不承認 RISC-V 能傷及它的業務。
據 The Information 報導,ARM 嵌入式和汽車業務的副總裁兼總經理 John Ronco 說:
「開源指令集的概念並不新鮮,跟 ARM 的競爭也並不新鮮。
這不是一場在 ARM 和 RISC-V 之間的零和遊戲,我們在很多領域都獲得了市占率。」

ARM 的信心並非沒有根據。

ARM 在行動晶片的地位並不脆弱,在 Android 和 iOS 平台上都有穩固的根基。
該公司的大部分收入都來自蘋果、高通、三星等大型智慧手機合作夥伴。
蘋果和 Google 可能會認為不值得花時間把所有的行動軟體移植到 RISC-V 晶片上。

因此,短期內 RISC-V 並不會危及 ARM 現有的市場。
但是對於未來潛在的應用領域,ARM 似乎不能太過樂觀。

軟銀在 2016 年以 320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 ARM,比該公司當時的市值高出 43%。
軟銀希望 ARM 能捕捉下一波技術浪潮的機會,包括人工智慧和物聯網。

然而,儘管 ARM 渴望成為物聯網裝置領域的重要參與者,
但越來越多的物聯網工程師更青睞 RISC-V,
因為在打造定制處理器時,它能比 ARM 的產品提供更多的靈活性。

眾所周知,英特爾、高通、ARM 等晶片巨頭控制著底層架構,
因此在核心產品的授權上具有很強的定價權。

但是由於這些晶片的大量應用,科技公司往往想掙脫這些晶片公司的控制。
例如,高通的授權業務常備受指責,蘋果之前就曾因此和高通鬧出糾紛。
蘋果、Google、華為等多家公司都曾自研晶片。

特斯拉、Google 等八十餘家公司此舉也是為了擺脫、緩解 ARM 架構的束縛,
進而給未來的產品降低成本。雖然現在 ARM 現在的市場十分穩固,
但是軟銀寄望於它的未來,會不會就此被攔胡呢?

由 TechNews科技新報 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