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受淡季價跌影響,第一季 NAND Flash 品牌商營收季減 3%

全球市場研究機構 TrendForce 記憶體儲存研究(DRAMeXchange)表示,
2018 年第一季隨著需求進入淡季循環,促使價格向下修正,
第一季 NAND Flash 品牌廠營收季減 3%;

第二季市場仍處於小幅供過於求的狀態,eMMC / UFS、SSD 等合約價持續下跌,
但供應商希望透過更具吸引力的報價以刺激中高容量產品
如 256GB SSD、128 / 256GB UFS 更高的位元需求成長,
因此預計各供應商的營收表現仍可持穩。

展望下半年,在傳統旺季、蘋果新機備貨的需求助陣下,
促使 NAND Flash 市場價格波動將回到較穩定的狀態。事實上,
受先前高漲的價格衝擊,NAND Flash 需求成長壓抑近一年,
目前的價格走勢有助於 OEM 在 PC、智慧型手機等新一代的產品採用更高容量產品,
進而持續推動 NAND Flash 需求的穩健成長。


三星電子(Samsung)

第一季隨著伺服器與資料中心以及智慧型手機需求紛紛受淡季衝擊影響,
三星的位元出貨量出現小幅度的下跌,
加上 Client 及 Enterprise SSD 等產品價格紛紛向下修正以後,
第一季營收較上季衰退 5.6%,為 58.2 億美元。

從產品策略來看,三星期望在 SSD 價格適度修正以後,需求可望浮現,
特別是筆記型電腦的 SSD 搭載率快速成長;

同時在 Enterprise SSD 市場,三星持續維持在 PCIe 及高容量產品的高競爭力,
並期望價格下降後帶動搭載容量進一步提升;
在行動裝置市場,三星也持續推動旗艦機型往更高容量發展。


SK 海力士(SK Hynix)

第一季由於智慧型手機淡季的衝擊,SK 海力士位元出貨量季減近 10%,
平均銷售單價則在 eMCP 合約價的支撐下,雖僅有 1% 的季減跌幅,
但整體營收為 15.5 億美元,相較前一季下跌 13.9%。

SK 海力士銷售主力落在行動裝置所搭載的 NAND Flash 及 MCP,
儘管第一季智慧型手機需求下跌,
但隨著中國智慧型手機將中高階機種自 64 / 128GB 轉往 128 / 256GB 升級,
以及第二季末蘋果備貨需求啟動,
預計 SK 海力士第二季仍將有穩定的位元出貨成長以及營收表現。

後續隨著 72 層 3D-NAND 產能及良率提升後,
預計其搭載 72 層 3D-NAND 的 Enterprise SSD 出貨比重今年將顯著提升。


東芝記憶體(Toshiba)

儘管第一季受到智慧型手機淡季衝擊,
但東芝受惠於開始出貨 64 層 3D-NAND Flash wafer 給各模組廠,
使得整體出貨得以維持微幅上升,
並且在模組廠 Wafer 備貨以及 SSD 出貨平均容量均有成長的情況下,
平均銷售單價呈現近 10% 成長,整體營收來到 30.4 億美元,較上季成長 9.4%。

值得一提的是,
東芝記憶體出售案已經於 5 月 17 日獲得中國反壟斷審查同意,
並預計將於 6 月 1 日完成出售,
預期出售案順利落幕將使 Fab 6 以及 Fab 7 的建設進度更上軌道,
也讓 96 層以後技術研發所需的資金取得能更穩健,
帶動東芝與威騰陣營能夠繼續在 NAND Flash 市場上維持競爭優勢。


威騰電子(Western Digital)

第一季受到傳統淡季影響、筆記型電腦及伺服器 SSD 出貨量下降所致,
威騰第一季位元出貨量季減逾5%,而在零售業務方面,儘管多品牌策略持續奏效,
但產品價格仍受 NAND Flash 供過於求以及第一季庫存調整因素影響而下降,
平均銷售單價下跌近 5%,使得威騰第一季 NAND Flash 營收為 23.6 億美元,
較上季下跌 9.8%。


美光(Micron)

隨著銷售策略轉變,
美光逐漸將重心從原有的通路市場顆粒及 Wafer 轉以出貨自家品牌產品為重,
本季在 SSD 產品的銷售成績相當亮眼,整體位元出貨也成長逾 10%,
然而受通路 SSD、3D-NAND TLC Wafer 價格在第一季跌幅較顯著的影響,
平均銷售單價下跌近 15%,相互抵銷之下,
美光第一季營收為 18.1 億美元,較上季衰退 3.3%。


英特爾(Intel)

在伺服器 SSD 持續挹注成長動能之下,
英特爾第一季位元出貨量成長近 30%,
平均銷售單價則因市場價格修正而下跌約 10%,
英特爾第一季營收達 10.4 億美元,較上季成長 17%。

由 財經新報 轉載

 

 

 


20180528
5G 登場將催動手機、基地台需求,華新科:MLCC 供應到時候會更慘

「我們也想擴廠,但前段製程設備交期要 18 個月,
第二季起陸續進的設備都是 2015~2016 年就訂的,需求雖好,
但設備價格也上漲,日系大廠投資持續向前(高階)走,沒有往回走的趨勢。」

華新科總經理顧立荊說出為何積層陶瓷電容(MLCC)行情熱到不行,
半年過去,卻沒有紓解跡象的主因。

華新科雖不是全球前 3 大 MLCC 供應商,但缺料波及所有供應鏈,
即使去年沒漲價,今年才開始反應翻倍調漲,但漲價勢頭似乎沒有停止。

電動車跟 5G 催動,MLCC 需求倍增

華新科總經理顧立荊提到漲勢未來 2 年生意都不錯,
「電動車、IoT 及 LED 照明」都加大 MLCC 需求,
然而更讓人擔心是,2019 年起 5G 上路,「我看會更慘!」顧立荊說。

2018 年資本市場猛然發現,生活中的用品都因為電子化,默默提高了對被動元件的需求,
讓這顆「低單價、技術成熟」的積層陶瓷電容(MLCC),
從 1 千顆只收 30 元台幣的雜貨店行情價,突然鹹魚翻身好幾倍價,
還讓客戶爭搶,甚至派人駐廠搶料的零組件明星。

為何一顆 MLCC 如此重要?
不只是缺一顆,工廠產線都必須停工,品質若不穩定,反而客戶死更快!

顧立荊說,MLCC 是精密陶瓷粉末冶金技術,資本密集,
每天華新科工廠出貨 30 億顆被動元件,每一顆要「全檢」,
必須投資電信測試機跟外觀檢查機,用 CCD 鏡頭品管,
這些設備一台幾百萬到上千萬元,最後再包裝出貨,
也因此前期投資設備折舊壓力高,但價格嚴重低估,導致 20 年來 MLCC 產業沒有新加入者。


筆電手機起火燃燒,被動元件成關鍵原因

「不是今天 MLCC 價格貴,是昨天價格太低。」
顧立荊說,然而 MLCC 技術已經很成熟,中國供應鏈卻沒有在此波行情中竄起,
顧立荊說:技術不是問題,問題在腦袋。

「如果我的不良率是 1%,到客戶那裡不良率就會變成 100 倍。」
一顆主動元件如處理器晶片,四周可能需要 100 顆被動元件,
若 100 顆裡任何一顆是壞的,等於客戶每台產品都會壞掉,
顧立荊說,若看到新聞報導電腦起火燒毀,「多數是被動元件幹的」。

MLCC 最近熱到什麼地步?
不僅客戶派採購專員週週前往中國工廠駐廠搶料,
緊盯供應商是否偷偷先出貨給對手,還有手機大廠受不了缺貨,
乾脆去買中國被動元件,但沒想到,產線上料打件到一半,突然發現不對勁!
原來中國黑市的一大卷料,只有前段規格對,用到中間就被偷換成低規了,
上千上萬顆料沒辦法入廠前一一檢測,業者賠了夫人又折兵,那批貨不僅不能出貨,還得認賠。


一支 iPhone 用 1 千顆被動元件

「MLCC 合理價格應該是毛利率 50% 以上」,甚至該超過主動元件!
顧立荊說,即使現在 1 千顆料給客戶報價 90 元台幣,是 2016 年價格的 3 倍,
客戶仍願意接受,只要產線不斷線就好。
華新科去年毛利率 26%,今年首季才拉高至 36%。

顧立荊也說,一支 iPhone 約用 1 千顆被動元件,
即使從 30 元漲價到 90 元,對一支 3 萬元的手機能增加多少成本?
所以客戶仍接受合理漲價,只要能解決問題(斷線)。

漲價趨勢明確,儘管現在超過八、九成客戶談的是季合約,
但顧立荊說,下單價格不等於出廠價,
華新科會等市場調漲後反映合理市場價格跟客戶收費,
但「我們不主動漲價」。

市場對於被動元件今年獲利三級跳熱議,
也間接推算下游組裝廠如鴻海跟和碩利潤將遭殃,
不過顧立荊說,華新科有超過 600 個直接客戶,最大的客戶貢獻也不過 5%~6%,
假設今年華新科多賺 60 億元,分到每一個客戶是增加多少成本呢?
如此推算約平均一個客戶增加 1 千萬元。


5G 上路基地台需求是 4G 兩倍

MLCC 價格一路看漲到年底,除電動車需求推動,5G 也來助陣。
5G 傳輸速度最高可達 4G 的 40 倍,
但可傳輸距離變短,必須增加更多基地台才能確保覆蓋率,
對此,顧立荊認為,2019 年不管 5G 上不上路,
AP 路由器數量很可能比 4G 時代多一倍,光佈建就很要命,
接下來當 5G 手機更換時,全球有 15 億支需求,
換言之若 5G 上路,MLCC 供需「我看會更慘!」

研調機構 Strategy Analytics 預估,
2019 年將有 200 萬支 5G 手機,到 2025 年就會暴增至 15 億支,
是 10 年間成長最快的領域,這還沒有計算手機尺寸增大、人臉辨識等功能導入的需求。

而車用電子化比例拉高,則是眼前就看到的需求關鍵。
顧立荊說,研究數據顯示,2017 年起 10 年間,
聯網汽車將從 3,300 萬台增至 7,700 萬台,對被動元件的需求也增加一倍,
很多汽車可以藍牙連手機通話,甚至汽車輸入號碼具備手機功能,
加上導航或自動駕駛等輔助系統加載,都產生很多被動元件需求。


車用需求 2025 年前都無法滿足

汽車本來只是被動元件產業 15%~20% 應用,一台用 1 千顆,
但當全球政策推動 2035~2040 年轉為電動車化,
一台將用 1 萬顆,則以現在被動元件產能,都拿去給汽車用還不夠。

顧立荊說,這是何以日商都專注做車用被動元件,
全球 3 大被動元件廠現在的產能全給車用都還不夠,
若估每年產能擴增 10%,到 2025 年都還供不應求。

業內的供應商擴廠緩慢,外面的業者又進不來,科技業下半年旺季恐怕仍在料件調度難關。
即使日商加速擴張車用產能,但仍追不上需求成長速度,
因為現在採購生產設備交期長達 18 個月,現在交期已經到 2020 年,能買多少是多少。
華新科若以 0201 規格 MLCC 來說產能今年可增三、四成,若以混和產品來說產能也只能增 10%~15%。

由 TechNews科技新報 轉載

 

 

20180528
時序即將步入下半年 記憶體價格走勢分歧

記憶體漲勢不同調,DRAM供需持續吃緊,美光更喊出DRAM市況將一路好到2021年,
反觀NAND Flash價格鬆動的走勢越來越明顯,
有模組廠商透露,即使下半年進入旺季,但也難擋跌勢,價格將會一路向下,
目前還未出現甜蜜點,但只要甜蜜點一出現,勢必將引爆SSD(固態硬碟)的需求。
 
模組廠表示,目前NAND Flash廠持續轉進3D製程,
事實上整體的良率雖然提升,但是沒是不夠,
以三星的良率最佳,東芝的品質最好,
近期價格鬆動主要是因為有許多次級品開始拋出,影響市場價格,
同時隨著3D NAND Flash產出持續增加以及各家供應商不斷擴產下,
即使下半年進入傳統旺季,價格恐將一路向下。
 
另外,該模組廠也指出,目前3D NAND Flash價格還未來到甜蜜點,
但只要甜蜜點到來,就會刺激市場需求,
尤其是最大的應用來源SSD的需求將會進一步被引爆。
 
在DRAM的部分,目前供需依舊呈現吃緊狀況,伺服器DRAM需求強勁,
行動式DRAM也不如年初出來的悲觀,至於筆記型電腦、個人電腦的需求也相對穩定,
業者對於DRAM的市況樂觀,也認為下半年傳統旺季可期,
價格可望延續高檔微幅上揚的走勢。
 
DRAM的應用從個人電腦,變成多元性的應用,
現在伺服器已經大於個人電腦,行動式DRAM最大出海口,約佔36%,
伺服器是25%,個人電腦不到20%,另外還有很多特殊型的應用也開始發酵,
如虛擬貨幣等,帶動DRAM的需求成長。
 
南亞科總經理李培瑛表示,將全力搶攻低功耗與伺服器DDR4的市場,
不過目前還有許多客戶還是採用DDR3,將會配合客戶需求,
但隨著供應商DDR4的產出比例越來越高,預料DDR4的價格將會與DDR3拉近,
換言之,就是未來DDR4勢必跌價,才可望吸引客戶轉進DDR4。
 
李培瑛也說,目前現貨價DDR4比DDR3貴約20~30%,未來價差會逐步地縮小,這是正常的現象。

由 蘋果即時 轉載

 

 

20180528
中國商務部約談美光,DRAM 價格漲勢恐將遭壓抑

全球記憶體市占率第三的美光半導體傳出在 5 月 24 日被中國商務部反壟斷局約談。
據 TrendForce 記憶體儲存研究(DRAMeXchange)指出,
美光被約談主因為標準型記憶體已連續數季價格上揚,
導致中國廠商不堪成本負荷日漸提高,
加上限制設備商供貨給晉華集成儼然是妨礙公平競爭行為。

2018 年第一季三星、SK 海力士與美光在 DRAM 產業囊括約 96% 的市占率,
與其他終端產品所採用的半導體組件相比,似乎已明顯構成壟斷的條件,
未來反壟斷調查的事件可能將持續發生,並且可能壓抑記憶體漲幅。

DRAMeXchange 指出,
2018 年第一季記憶體三大廠商三星、SK 海力士、美光
在 DRAM 產業的市占率分別為 44.9%、27.9%、22.6%,
顯示出 DRAM 明顯已是寡占格局。

而據了解,中國反壟斷法最終目的在維護市場的公平競爭,
任何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的經營者,不得濫用該市場優勢來操弄價格。

另一方面,由於 DRAM 生產週期長達 8 週以上,
從投入資本支出後,到新增產能、顆粒產出更長達至少一年,
DRAM 廠商最容易在反壟斷條文中「限制商品中銷售數量」被調查。


中國為最大記憶體需求國,緊盯記憶體價格漲勢

此外,中國市場對於全球 DRAM 和 NAND 的消化量已經高達 20% 與 25%,
為記憶體最大需求國。

儘管中國各地正積極進行半導體扶植計畫,
但要達到「技術自主研發」與「穩定量產規模」兩項目標仍需要至少數季以上的時間,
對解決成本壓力的燃眉之急是遠水救不了近火。

除了此次美光被約談之外,
今年初記憶體龍頭廠商三星半導體也被中國的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約談,
雖然目前沒有事證指出這兩者事件有關連性。
但足以顯示中國官方對於 DRAM 價格高漲的重視。

DRAMeXchange 研判,由於中國占全球的記憶體的消耗量非常可觀,
且廠商對於中國市場普遍採取高度尊重的態度,
因此相關事件無疑將造成後續記憶體價格上漲受到壓抑。

以 DRAMeXchange 最新資料指出,
三大 DRAM 廠商今年首季營業利益率(OP Margin)首季已達 50-70% 的水位,
不僅是歷史最高,該產品的獲利能力甚至超過技術層級更高的中央處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
此現象史上未見。而 DRAM 廠為改善供貨吃緊狀況,
近兩年持續增加資本支出,然在製程持續微縮困難的狀態下,
各廠唯有透過擴產才能有效增加供給,
預估 DRAM 新產能開出態勢將於 2019 年更為明顯。

長期而言,中國自 2014 年宣示進軍半導體領域,
在國家資源的支持下,希冀透過購併手段快速取得技術與擴大市場規模,
雖然大多案件都在美國政府否決下失敗收場,
但讓中美雙方信任度投下不確定因素。

此次中國政府以反壟斷事件約談美光半導體恐將使得中美關係更雪上加霜,
亦讓中美貿易戰開打的可能性持續升高。

由 TechNews科技新報 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