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黃崇仁:力晶斥資 2,780 億元申請苗栗銅鑼建廠,規劃 2020 年重新上市

因金融海嘯的衝擊,在 2012 年正式下市,之後從 DRAM 廠商轉型至晶圓代工廠,並且在中國合肥合資設立 12 吋廠,專為提供中國客戶市場需求的力晶科技,董事長黃崇仁在 10 日記者會時表示,在目前力晶科技整體產能嚴重不足,無法供應客戶訂單需求的情況下,已經正式向新竹科學園區銅鑼基地進行申請,預估將在取得土地之後,斥資新台幣 2,780 億元資金,在當地規劃興建每月 10 萬片產能的 12 吋晶圓代工廠,而且預計將在 2020 年動工。

黃崇仁表示,目前力晶已經確實轉型為晶圓代工廠,不再是過去的 DRAM 廠,主要生產的產品為邏輯產品,另外還有少部分的 DRAM 產品。只是,近期 DRAM 價格的大漲跟力晶科技已經沒有太大的關係。原因是一來是最大的 DRAM 廠三星不但控制了市場需求,也控制了市場的價格。再加上力晶科技做的是 DRAM 的代工部分,有訂單時就可以多些,市場狀況不好時就少做一些,跟過去只做 DRAM,就算賠錢也要繼續做的狀況很不相同。因此,在沒有 DRAM 庫存的情況之下,DRAM 的價格漲跌就沒有太大的關係。

目前,力晶科技旗下有 12 吋廠也有 8 吋廠,還有在中國與合肥政府合資興建的 12 吋廠。黃崇仁解釋,在中國合肥的 12 吋廠部分,完全是為了應付主要客戶京東方 (BOE) 而合資建立的。因此,與當前力晶科技的產能沒有直接關係。至於在台灣的 12 吋廠與 8 吋廠方面,主要就是針對國際及台灣本地的客戶,針對人工智慧、車用電子、工業用記憶體,以及光學醫用晶片等特殊領域的晶圓代工市場而來。在這些方面,力晶科技目前的訂單充沛,但就是產能不足,因此,除了藉由整併 12 吋廠及 8 吋廠來提升部分產能之外,興建新的 12 吋廠已經成為不得不做的事。

因此,目前積極向向新竹科學園區銅鑼基地進行申請,預估將在取得土地之後,斥資新台幣 2,780 億元資金,在當地規劃興建每月 10 萬片產能的 12 吋晶圓代工廠,而且預計將在 2020 年動工。而整個建廠計畫將分為 4 期投資,第 1 期將投資 580 億元,將建置月產 1.5 萬片產能。至於,為什麼會選擇在銅鑼基地興建 12 吋廠,黃崇仁表示,當地因為沒有大型的半導體工廠投資,因此在環境方面很適合。而在水電的供應部分,黃崇仁則指出,相信政府各單位也都會盡力協助解決。

此外,針對 2,780 億元的投資資金來源,黃崇仁指出,除了部分資金將來自於自有資金與銀行聯貸之外,更重要的就是規劃在資本市場中籌資,這也是力晶科技預計希望在 2020 年重返資本市場的主要原因。而面對部分力晶科技投資人要求力晶科技盡快恢復上市的訴求,黃崇仁也表示,他從來就沒有說過力晶科技不恢復上市的說法,不過因為當前面臨旗下 12 吋及 8 吋廠整併的問題,還有採用什麼樣的名稱上市、且還必須達到與同業的晶圓代工廠相同本益比後上市,才能為股東獲取最大利益這些等等事情去努力。所以,未來將會盡力縮短上市的時程,但 2020 年重返資本市場的計畫目標不會改變。

由 科技新報 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