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美關稅大戰、晶片安啦?供應鏈複雜、課稅難度高
中美互嗆開徵關稅,全球半導體供應鏈是否會因此受創?分析師認為,晶片生產過程的上中下段牽涉多個國家,不易課稅,受到關稅衝擊的可能性有限。
巴倫(Barronˋs)11日報導,Raymond James分析師Christopher Caso報告稱,晶片具有「全球化」特性,關稅干擾供應鏈的機率不大,只能算是「尾部風險」(tail risk)。中國佔全球半導體需求的40~50%,向美商購買許多晶片,但是中方很難定義什麼是「美國晶片」。
以iPhone的modem晶片為例,modem在英特爾晶圓廠生產,工廠位於美國、愛爾蘭、以色列,接著晶片須運至馬來西亞或菲律賓組裝測試,再送往台灣或中國組裝電路板,最後送往中國組裝在iPhone內。供應鏈過於複雜,不易課徵關稅。
報告指出,記憶體是唯一例外,中方若要針對晶片開刀,比較可能的做法是對美光DRAM、NAND課徵關稅,屆時陸廠會改向韓廠SK海力士、三星電子、日廠東芝(Toshiba)下單。然而記憶體是大宗物資,此種作法不會影響供需,只是三星增加供貨給中國,美光轉向供應其他地區,對美光衝擊不大,只會拉高全球記憶體價格。
由 蘋果日報 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