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花幾億制造一根內存 究竟為什麼?
近兩個月不斷有國?半導體工廠宣布建廠或合作等消息,
動輒幾百億上千億的資金流入其中,
據半導體行業相關人士指出,三星在半導體研發上的投入超過了260億美元,是Intel與臺積電的總合,
而中國在半導體方面的投入是超越三星的,足以證明中國在進入高端半導體制造領域的決心。
就在前幾天,網上曝光出具有紫光國芯標識的PC DDR4內存條,是完全自主研發的DRAM顆粒。
單條容量為4GB,具體參數不詳。
在今年一月份,紫光集團投資2000億元在南京建設半導體基地,
建成後將成為我國最大的半導體生?基地,月?能為10萬片晶圓,
而在去年七月份紫光集團還參與了長江存儲的投資,計劃投資1600億元,
打造國?3D NAND閃存,研發DRAM。
我們所熟知的內存條只是整個半導體?業中很小的一部分,
而消費級的市場又是其中之一,那麼中國投入上千億難道僅僅是為了這不起眼的小市場嗎?
接下來我們就從幾個角度來分析下國?半導體為何如此迅猛發力。
防止後門
前一段時間Intel曝出ME事件,證實了Intel的處理器內部有一個完全獨立的係統存在,
它由一個或多個核心以及內存,時鐘,總線用于加密引擎的保留內存組成。
甚至擁有獨立的操作係統以及應用程序,可讀取主係統的內存,可以通過網絡控制器鏈接網絡。
更重要的是,這一套係統可以在電腦休眠甚至關機的狀態下運行。
只要Intel想,ME可以完全在用戶不知道的情況下對用戶的電腦進行完全控制。
它可以控制開機、關機,讀取所有開放文件、檢查所有已運行的程序、追蹤用戶的鍵盤、鼠標動作,甚至還能截屏。
這些對于一般的用戶來?並沒有什麼影響,全球數億片處理器,我們個人用戶沒有太大的價值被監控。
但如果是涉及國家安全相關的部門使用其處理器,或應用在軍事用途就十分危險,
因此我們的機要部門如果使用Intel的處理器就有可能被別人走後門,竊取機密甚至關鍵設備被控制。
但諸如內存、處理器這種高端半導體?品長期被外國廠商所壟斷,
而隨著國家和社會的信息化程度迅速提升,若此時沒有完全自主知識?權的半導體?品,
將會使命脈掌握在別人的手中。
彎道超車
Intel從1968年創建到現在已經有了49年歷史,
那時中國的情況還並不允許半導體?業的大規模發展,相對來講落後了一些。
而今天我國已經擁有了相當大的財力,是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
已經擁有了足夠的資源來發展半導體?業。
國?半導體?品最典型的代表就是龍芯了,
龍芯是一顆完全擁有自主致使其?權的國?處理器,
目前主要應用于國家部門,其使用主要是出于安全目的考慮,以絕後患。
雖然距離目前消費級的高端處理器還有一定差距,
但差距縮小的速度遠遠小于當年處理器發展的速度,可以?是飛快前進的。
目前龍芯三號也有相應的開發板?品在售
,需要在官網進行開發者信息的填寫,符合一定條件才會賣給你,
主要目的是讓開發者對這套係統進行學習開發研究,充實軟件資源,打造更強大的生態係統。
備戰未來
中國的研發生?能力在世界上市非常具有影響力的,
想必全世界對“MADE IN CHINA”這個詞非常熟悉。
正因如此,一些半導體?業非常發達的國家聯合起來限制我國半導體?業的發展,
最典型的就是光刻機,沒有這個設備,
即使設計出了半導體器件的電路,沒有光刻機也不能進行芯片的制造。
一般情況下國際上都是使用某工藝的光刻機制造出的?品已經不會?生任何利潤的情況下,
才會將已經淘汰工藝了的光刻機出口給我們,而且價格還很高。
目前國內想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主流處理器生?制造體係的話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不過雖然起步很晚,但在強大的後備力量之下,想要攻破重重難關還是非常有希望的。
現在國內累計半導體?業已經投入5000億人民幣左右,努力建設完整的?業鏈。
在未來,相信研發成果一定會讓全世界都用上中國制造的高端半導體?品。
由 柯普中國 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