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紫光取得矽品蘇州 30% 股權,象徵仍以 3 步驟規劃產業發展
就在日月光與矽品合組產業控股公司一事,
於 24 日獲得中國商務部反壟斷審查有條件的許可當下,
主角之一的矽品也發出公告指出,
將出售 30% 蘇州子公司股權給予中國紫光集團,以加強雙邊的合作,
並用其售股的資金回台擴充高階封測產能。
事實上,中國紫光集團從過去的霸氣收購,到之後的內轉整合,再到現在的強化投資,
都在準備實現它在中國半導體產業位居領先的決心。
而透過向矽品購買 30% 蘇州子公司股權,中國紫光集團正在醞釀著未來更長遠的發展。
霸氣購併在業界闖出名聲
中國紫光集團這些年靠著購併打響了名氣,
從 2013 年陸續購併了展訊通訊、瑞迪科微電子之後,
逐漸在半導體市場購併市場展露頭角。
之後,2015 年,全球半導體大廠英特爾公司以 15 億美元入股紫光集團旗下的控股公司,
投資展訊與銳迪科,持股比率約為 20%。
展訊同時獲得英特爾 x86 架構的授權,可以開發與銷售相關產品。
就在英特爾宣布入股沒幾天時間,
紫光又宣布以每股 92.5 美元,斥資 37.75 億美元 (約人民幣 240 億元)
欲入股美國威騰電子 (Western Digital Corp) 的 15% 股權。
雖然,該計畫終究因無法通過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CFIUS)的審查程式而告吹,
卻依舊在世人的腦海中留下深刻印象。
而讓國內民眾熟悉紫光集團的,莫過於在 2015 年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喊出要合併聯發科,
並且一口氣要入股矽品、力成、南茂等 3 家半導體封測公司的事了。
雖然,這些合併與入股案最終都因為無法通過台灣審查單位的許可,
最終都劃下失敗的句點,不過中國紫光集團所展露出的購併企圖心,仍讓人印象深刻。
轉內部整合準備順勢推舟
而就在紫光集團入股台灣 3 家半導體封測廠計畫失敗之後,
紫光的購併動作轉向從內部整合著手,2017 年 4 月紫光集團旗下的紫光國芯就宣布收購長江存儲股權。
不過,紫光國芯表示,該項計畫最後仍因為記憶體工廠的投資規模較大,
而且目前尚處於建設初期,在短期內無法產生銷售收入的情況下,
紫光國芯認為收購長江存儲股權的條件尚不夠成熟,最後同意終止股權收購。
這過去的內外部計畫受挫,都似乎讓紫光集團的發展動作受到限制。
不過,有業界人士指出,雖然有過去計畫不順的情況發生,
但由本次矽品出售 30% 蘇州子公司的股權給予紫光集團的狀況來看,
紫光集團的布局仍舊在檯面下順水推舟地進行著。
根據業界人士的進一步指出,目前紫光集團的布局有三方面,
那就是入股、舉債以及投資等三方面。
紫光集團期望藉由這三個面相,將集團的營運發展推向另一個境界。
入股、舉債、投資 3 步驟規劃未來發展
在入股的方面,本次矽品出售 30% 蘇州子公司的股權給予紫光集團,
這是繼上次紫光力求入股台灣 3 家半導體封測廠不成,後續的最新進展。
矽品表示,出售了 30% 股權的蘇州子公司未來依舊由矽品所主導,
但是透過原本就是客戶的展訊通信與銳迪科的合作,
進一步加強與紫光的關係,對矽品營收將是一大助益。
至於,紫光則可以透過這次的入股,有機會取得矽品蘇州子公司的高階產能,
這也是紫光未來在扮演中國半導體領導者角色上,不能或缺的一部分。
其次,在舉債的方面,就在獲得矽品蘇州子公司 30% 股權後的第 2 天,
紫光集團旗下上市子公司紫光國芯就公告表示,
擬公開發行不超過 13 億元公司債。
紫光國芯本次公司債期限預計不超過 5 年,票面金額為人民幣 100 元,按面值平價發行。
此次舉債主要用於紫光國芯及下屬子公司的專案投資及 / 或償還公司債務等。
由公告可知,紫光集團的財務操作變得務實,
不同於 2015 年紫光集團藉旗下紫光國芯推出人民幣 800 億定額增資計畫,
希望將募集資金用於新建晶圓製造廠,以及收購封裝大廠力成與南茂的部分股權,
以擴大本身在記憶體市場的布局的情況,如今是在獲得一次的機會後,再做一次的融資計畫。
最後再投資部分,紫光集團期下的紫光國芯日前還宣布,
擬由全資子公司成都國微科技投資建設成都研發中心計畫,總投資金額約人民幣 5.97 億元。
其中,基礎建設費用約 4.6 億元。
據悉,成都研發中心計畫總用地面積 2.2 萬平方公尺,
規劃總建築面積 12 萬平方 (地上 8.8 萬,地下 3.2 萬),
最終以規劃部門核准為准。
未來,將藉由研發中心的建立,
除能夠有效解決因業務增長帶來的研發及辦公場地不足問題,
有利於提高其經濟效益,為持續快速發展提供有力保證之外,
還可以提升公司形象,改善公司辦公環境,也希望能藉此吸引高階技術人才的加入。
由 財經新報 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