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外搶晶片主導權 專利掀戰火

中國砸上千億(美元,下同)爭取晶片主導權,不要受制於外商,不過,掐著中國晶片市場命脈的三星、美光、海力士、東芝等國際大廠卻沒有那麼容易讓步,準備伺機反制,目前檯面下呈現暗潮洶湧的態勢。國際大廠將揮起專利大刀向中國開鍘,整個晶片市場正瀰漫著戰火的硝煙味。

搜狐新聞網報導,全球的晶片市場幾乎全由國際大廠,包括三星、美光、海力士與東芝等壟斷,不過,中國一直想打破這些外商壟斷的局面,近年積極砸重金投入晶片產業,爭取自主化的發言權。因此中國發展晶片產業已升格到國家戰略的格局,可說傾國家之力,有不能輸的理由。

併購處處碰壁
這幾年中國投入在晶片產業的金額至少上千億元,希望能擺脫依賴進口的命運,可是一路走來跌跌撞撞,一度想透過併購掌握關鍵技術卻處處碰壁,結果被外商打壓以致寸步難行。
在中國還未下決心發展晶片產業前,國際大廠賺得盆滿缽滿,如今中國將發展晶片產業提升到國家戰略規格時,各大廠憂心忡忡,擔心到嘴肥肉不見了,並在檯面下採取圍堵的動作,試圖壓制中國發展晶片產業。專家認為,這場晶片產業中外專利大戰的暴風圈即將來襲。
國際大廠為了確保本身利益,絕不容許中國晶片產業壯大,因而採取未雨綢繆的反制策略,只要中國發展晶片產業超過國際大廠的想像,威脅到它們的利益時,將祭起專利大刀砍向中國,優先考量的就是停止對中國的專利授權,給中國一個致命的打擊。

陸缺核心技術
過去10幾年來中國一直在給國際晶片大廠代工,雖然學到不少生產製造工藝和封裝測試等技術,但都是在國際大廠允許下才學到的,國際大廠依然有所保留,握有關鍵技術。事實上,晶片的原料、生產線、高端製造工藝、技術專利等核心還全掌握在這些國際大廠手中。
大陸中科院某晶片領域專家坦言:「中國已經取得很大的進步,但進步太慢,已經落後國際先進水準兩代,短時間內超越是不可能的」。
由於有了中國市場,讓三星、海力士與美光等國際大廠大賺;受惠這些大廠的技術,中國手機、電腦與網路得以縱橫全球,在國際市場占有一席之地。專家認為,或許國際大廠的倒逼,可以刺激中國晶片產業出現跳躍式成長。

由 中時電子報 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