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IDC: 2017 年第 1 季慧與登上全球伺服器銷售龍頭,戴爾則緊追在後
據市場調查研究機構 IDC 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
在 2017 年第 1 季的全球伺服器銷售,總金額較 2016 年同期下滑了 4.6%,來到 118 億美元。
而下跌的主要原因,主要是一些較大的網路公司,
例如 Facebook、Google 和亞馬遜等公司正在延遲購買新伺服器的計畫,
以等待伺服器晶片大廠英特爾 (Intel) 推出它的新款資料中心晶片。
由於這些網路大廠是資料中心伺服器的最大買家,
使得它們的採購計畫直接影響了著整個伺服器市場的興衰。
IDC 表示,在 2017 年第 1 季中,慧與 (HPE) 登上全球最大的伺服器供應商的寶座。
但是,即使如此,慧與在伺服器的銷售金額上也較 2016 年的同期下跌了 16%,金額來到 29 億美元。
而排行第二的則是戴爾 (DELL),在 2017 年第 1 季中,戴爾的伺服器營收達到了 24 億美元,
較 2016 年同期成長了大約 5%。
而前五名中的另外三家廠商,則依序為思科 (Cisco)、IBM、以及聯想 (Lenovo)。
對於 2017 年第 1 季全球的伺服器銷售排行,
IDC 並未說明慧與的銷售額下跌幅度如此巨大的原因,
也沒有說明戴爾的伺服器銷售金額為何會出現增長。
不過,根據市場人士的推測,慧與伺服器銷售金額下跌的主因,其可能與微軟減少購買慧與的伺服器有關。
至於,戴爾的伺服器會在第 1 季出現銷售成長,則可能是因為戴爾在 2016 年斥資 670 億美元,
收購 儲存大廠 EMC 的數據中心業務,兩者業績合併有相關。
IDC 在報告中表示,目前許多科技大廠,
包括 Google、亞馬遜和微軟等公司也開始向企業用戶銷售其計算資源。
它們的客戶逐漸由自己開設資料中心,轉變到了租賃第三方公司的計算資源。
這也導致了整體伺服器市場銷售額的下滑。
IDC 進一步指出,近來一些大的網路公司如 Facebook 和微軟越來越傾向於設計自己的伺服器硬體,
然後外包給台灣的伺服器代工廠進行生產。
而透過這些設計自己的伺服器硬體的方式,
在 2017 年第 1 季也創造了 12 億美元的伺服器銷售額,較 2016 年同期成長了 42% 的幅度。
這也使得台灣的伺服器生產製造商,包括廣達和緯創專門為廠商代工製造伺服器的公司因此而得利。
雖然,藉由 Facebook 帶領,包括微軟和高盛在內的非營利性組織 Open Computer Project中,
很多公司都會相互之間分享它們的資料中心設計,以期設計出更高效的伺服器,
從而讓代工製造商大量生產和銷售。
這樣的伺服器價格往往比傳統伺服器公司,如惠與的伺服器更為便宜。
但是,傳統伺服器公司似乎還不會因此而放棄。慧與執行長 Dion Weisler 日前就表示,
慧與正準備重新評估它是繼續為大型雲計算公司投資經營現有的伺服器業務,
還是專注於為傳統公司打造更強大的伺服器和存儲設備,原因是當前的資料中心業務仍是最有利可圖的領域。
由 財經新報 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