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力晶:缺新產能 未來幾年DRAM持續缺貨

力晶執行長黃崇仁今日指出,
由於過去5年全球都沒有興建新的DRAM廠,且邁進20奈米以下新製程成本太高,
加上未來伺服器、物聯網、汽車的應用大幅成長,未來幾年DRAM可能變成持續性缺貨。

至於中國想發展DRAM產業,他表示,
中國全新設備沒法跟折舊完的設備競爭,且技術恐卡到美光專利,發展會遇到瓶頸,
導致記憶體市場崩盤的猜測,「不可能發生」。

黃崇仁指出,過去5年包含台灣與南韓,DRAM產業並沒有新廠興建,廠商都靠微縮製程來增加產能,
但製程體製程邁入20奈米以下,到17/18、15奈米世代,製程開發及設備的成本都太高,
成本反而比20奈米的製程還貴,廠商必須增加低功耗、高速度等功能,否則不符成長效益。

至於在應用端,PC應用比重已經降到20%,且PC廠遇到DRAM價格過高時,往往會降低搭載容量,需求不再成長,
而通訊的應用大幅成長,高階手機搭載量已經往6GB走,會持續排擠到PC用記憶體。

至於新應用,伺服器的應用隨全球資料中心建置趨勢持續成長,
未來進入5G通訊時代後,資訊流向更大,需求成長幅度也更大,
包括暫存用的DRAM、儲存用的NAND Flash都會快速成長。

中國官方近期積極扶植半導體業,但當地記憶體廠採用的技術卡到美光專利,發展也遇到瓶頸,
尤其是記憶體廠發展到 20 奈米之後,廠商必須投入更多成本,
包含建置設備與技術,整體建置成本反而比 20 奈米以上的製程還貴,因此 DRAM 產業一定會持續供給不足。

而因應物聯網未來的需求,元件廠要求更輕薄化,
不少處理器廠利用 SiP (系統級封裝)將CPU/AP等與記憶體晶片堆疊一起,甚至是做成一個模組;
也有日系感測元件廠把感測器與DRAM包在一起,物聯網裝置未來高達百億個,數量將相當驚人,
也將支撐整體記憶體市場持續成長。

另外,汽車逐漸電子化,汽車應用對DRAM需求也愈來愈大,也是成長很可觀的市場。
至於中國積極發展記憶體產業,黃崇仁表示,台灣記憶體廠設備多已折舊完畢,生產上極具競爭力,
即時中國有錢又有政府支持,但全新設備建置成本高昂,競爭力絕對不如台廠。

另外,中國DRAM廠這波瘋狂挖角,已經有卡到美光專利的疑慮,
美光及美國政府大動作的反制,中國發展會遇到專利瓶頸。
外界憂心,若中國記憶體產業崛起,恐導致記憶體市場崩盤,他直言:「不可能發生」。

由 蘋果即時 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