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廈門聯芯第 2 季進入量產,2017 年底 28 奈米月產能提升至 1 萬片
根據外電報導,由聯電、廈門市政府、以及福建省電子資訊集團三方共同合資的 12 吋晶圓代工廠廈門聯芯,
預計最快在 2017 年第 2 季進入量產階段,初期產能達到每月 5 千片,2017 年底則將再擴增至 1 萬片的產能。
而根據聯電的預估,廈門聯芯 2017 年的整體產能可望佔聯電整體營收比重達 5% 到 10% 之間。
報導指出,目前聯芯已經完工的晶圓廠,規劃的月產能為 5 萬片。目前量產的第一座廠將以導入 40 奈米製程為主,
初步月產能約為 1.1 萬片。聯電預計最快在 2017 年第 2 季,將其中 5 千片轉量產 28 奈米製程,年底再擴增
5 千片,合計達到 1 萬片的 28 奈米製程產能。換句話說,廈門聯芯的第一座廠月產能為 1.6 萬片,之後 2.5 萬片
的產能填滿之後,將再考慮建置另一條 2.5 萬片月產能的產線。
廈門聯芯為台灣聯電、廈門市政府、以及福建省電子資訊集團等三方共同合資 20.7 億美元(約新台幣 625 億元)
興建的 12 吋晶圓代工廠,2015 年 3 月正式動工,2016 年底完工投產,創下聯電在 20 個月內就完工且開始量產的
12 吋廠紀錄。其中,聯電預計 5 年內出資 13.5 億美元的金額,成為廈門聯芯最大股東。
據了解,依照投審會規定,由於聯電已開始在南科廠量產 14 奈米製程,符合赴中國購併、參股投資的製程技術需
落後該公司在國內製程技術一個世代的規定。因此,日前聯電獲准將授權 28 奈米製程技術轉給廈門聯芯,技術授
權金為 2 億美元,將依進度認列技術授權金。不過,廈門聯芯為聯電子公司,權利金收入僅認列為聯電現金收入,
不歸屬獲利。不過,就中芯國際日前公布的 2016 年財報看來,28 奈米技術對營收貢獻度僅為 1.6% 觀察,廈門聯芯
的技術在獲得聯電授權後,技術上將優於中芯國際。在看好競爭力的情況下,預估廈門聯芯 2017 年整體產能可望佔
聯電營收比重 5% 到 10%。
由 財經新報 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