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信貸引擎降溫,中小企業恐面臨流動性危機
中國開始面臨擴大信貸以刺激經濟所造成的副作用,
所以政府開始收緊貨幣政策,以降低金融風險,
而傳統融資與地下金融活動在官方的控制下的確正在減緩,房地產市場開始受到侷限,
不過也讓抵押貸款的發放以及債券市場更加困難,並使整個銀行體系的金融商品都受到緊縮。
經濟學家表示,雖然這對控制資金外流及風險有所幫助,
但也讓企業融資變得更加困難,中國信貸引擎的熄火首先將可能讓中小企業面臨流動性危機。
面臨選擇性緊縮
隨著近期中國的經濟擴張以及通貨膨張達到央行預期的目標,
相關高層決議下達收緊貨幣政策的指令,
儘管在上一季報告中才剛指出要削減信貸成本,但如今開始以尋求降低金融風險為主要任務。
匯豐銀行首席亞洲經濟學家範力民指出,
中國的信貸引擎已開始降溫,嚴格的金融、利率的升高以及流動性緊張,都會在未來限制信貸規模的成長。
中共主席習近平曾經在上個月承諾將實施更為謹慎及中性的貨幣政策以避免金融風險和資產泡沫,
以及在 2017 年進行更積極的財政刺激。
與此同時,央行已允許貨幣市場利率穩步上升以壓縮債券市場的槓桿,
促使企業避免超過 1000 億人民幣的債券拋售。
北京高華證券宋宇在報告中指出,如今政府高層至少在短期內已達成「選擇性緊縮」的共識,
且因為聯準會升息以及日本、歐洲央行開始停止寬鬆,這種壓力並不會太快消失。
央行同時也在報告中點明,未來將進一步完善公開市場操作機制,增操作工具和種類,
未來衡量銀行體系流動性鬆緊程度應更關注利率指標,而非簡單觀察央行的操作量。
物價短期有上升壓力,但總體相對穩定,央行也會同時關注實體經濟,
特別是產能過剩行業、房地產、地方政府債務等風險,並做好房地產市場調控。
中小企業首當其衝
在金融體系的控管方面,針對地下金融的新監管法規已陸續出爐,
央行也開始監督各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以及財富商品,
據花旗集團估計,相關規範波及的資產規模將有近 13 兆人民幣。
在銀行資本適足率提高的情況下,前央行官員及中信證券固定收益部主管明明表示,
2017 年中國最主要的風險將是籌資問題,尤其是央行的政策將使中小企業籌資更加困難。
據中國國家統計局 12 月的報告指出,近 60% 的小型企業有籌資問題。
明明強調,這可能會引起經濟失衡,尤其是在一些特殊時點,例如季末或者是長假時段。
根據《彭博社》的數據顯示,中國央行的貨幣乘數在去年 11 月已下降至 5.24。
匯豐銀行範力民強調,乘數逆轉將將意味著更嚴格的財務狀況,將導致經濟增長放緩,
因為中國經濟仍然有很強烈的信貸導向,所以一旦收緊將會有更大的影響,
從 2017 年第2 季開始就會有明顯的經濟遲緩,社會將開始尋求政府的財政支持。
不過中國信貸數量目前仍未完全反應政府的緊縮政策。
瑞銀集團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指出,去年 11 月信貸規模維持在 1.74 兆人民幣,仍緩慢增加中,
其大部分是來自於抵押貸款及地下金融,如果中國經濟成長過於疲軟,
中國政府仍有機會可以繼續放寬信貸刺激經濟。
由 財經新報 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