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美國組專家團隊,拚半導體產業找回主導優勢

美國科技業創新成為主導全球網路產業的最龐大勢力,
也推翻許多傳統產業,特別是中介服務業,
使得全球政府與企業都在思考創新,政治人物也以支持創新做為政策訴求,
但是張忠謀日前呼籲勿忘舊產業,認為舊產業才是創造經濟成長,解決分配問題的方法,
現在美國也要想辦法拯救所謂的舊產業,
除了維持技術優勢,考慮的也是確保創造龐大就業機會的製造業能夠緩解分配不均的問題。

美國半導體產業雇用 25 萬民勞工,是美國製造業出口的第三大來源,
英特爾也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晶片製造商,
但隨著海外競爭加劇,美國優勢逐漸下滑,
美國政府希望能與民間一同集思廣益,確保未來幾年美國在半導體市場的主導性。

MIT 分析認為,美國晶片製造優勢下滑可從兩方面來看,
第一是英特爾與 AMD 在行動晶片上輸給擅長低功率處理器的企業,
如英國公司 ARM,其次,即使蘋果等美國公司晶片設計是由國內主導,但硬體製造仍然在海外。

中國政府投入 1 千億美元補貼半導體市場,
同時半導體的摩爾定律放緩讓產業感到頭痛,都是美國半導體產業面臨的外部威脅。

現在美國英特爾、高通、微軟的退休人士希望能解決上述問題,
美國白宮科學與科技政策辦公室主任表示,
「美國政府現在組成一個專家團體,將找出國內外半導體產業的核心問題,
並確認維持美國在半導體產業發揮主導優勢的主要機會。」

意思就是找到新的發展策略,從激進的新幾何和光學計算方法,
到越來越專業的晶片,接著就是加重投資力度,
有些是私人資金,如三星投資 10 億美元在奧斯汀、德州的半導體工廠,
但也有大量資金將來自政府。

報導指出,現在要談將 iPhone 的生產鏈全部移回美國是天方夜譚,
但至少未來會有愈來愈多的內部晶片,可望能回到美國本土生產。

為衝刺半導體產業,南韓政府也籌組「半導體希望基金」,
南韓三星電子、SK 海力士也同意參與,政府投資金額為 2 千億韓圜,業界認為投資力度將著重技術研發。

以產值來看,美國半導體年產值世界第一佔 46%,台灣佔 19% 排第二,南韓佔 14% 排名第三。
全球前五大半導體廠為英特爾、三星、台積電、安華高/博通、高通。

由 TechNews科技新報 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