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日本三大業者合併貨櫃業務,世界第六大航運龍頭將誕生
運能過剩與全球經濟增長熄火,把航運業拖入從 1950、1960 年代創始以來最嚴峻的產業寒冬,
數以百計的貨輪根本沒貨可運,世界第 7 大業者韓進海運在扛不住這樣的壓力,在 8 月底宣告破產,
而日本三大航運公司川崎汽船(Kawasaki Kisen Kaisha)、商船三井(Mitsui O.S.K.),
以及日本郵船(Nippon Yusen Kabushiki Kaisha)為了對抗業界的大危機,
今 31 日同意整併旗下的貨櫃業務!
路透社、《紐約時報》31 日報導,
先前鬧出破產傳聞的川崎汽船、商船三井和日本郵船週一表示,
將加入全球航運業的整併趨勢,整合旗下的貨櫃航運業務,
將於 2017 年 7 月 1 日成立一家合資公司,
由日本郵船持股 38%,商船三井及川崎汽船則分別持有 31% 股權,
不過可能要等到 2018 年 4 月才會投入營運,
預計一年能省下 1,100 億日圓,相當於新台幣 332 億元。
外界也預期完成合併後的合資企業,將一躍成為世界第六大海運業者,
規模在亞洲僅次於中遠集團與中國海運。
日本郵船社長?藤忠?(Tadaaki Naito)在聯合記者會上直言,
日本海運業的三大巨頭合併的動機是,沒有人會在航運低迷的市況中滅亡,
同時川崎汽船社長村上英三(Eizo Murakami)透露,
「這是為了歐洲打造航運業巨擘的整合趨勢所做的回擊,日本航運業需要保持競爭力」。
歐洲的競爭者先前確實動作頻頻,
全球第三大貨櫃航運商法國達飛海運(CMA CGM)2015 年底收購新加坡東方海皇集團(Neptune Orient Lines),
而德國大型航運商赫伯羅特(Hapag-Lloyd AG)今年初也同意與阿拉伯聯合國家輪船公司(UASC)整併。
如果把視野轉回亞洲,中國國有企業中遠集團和中國海運也在去年 12 月正式合併,成為世界第四大海運業者。
航運業曾因繁盛的世界貿易蓬勃發展,
但隨著 2008 年的金融危機重挫貿易量、歐洲爆發債務危機、美國經濟復甦疲軟,
再加上帶動增長的火車頭中國成長減速,航運業遭遇極大的挑戰,
除了韓進海運之外,中國浙江最大的航運公司浙江遠洋也在日前驚傳破產,更凸顯了航運業當前面臨的困境。
由 財經新報 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