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海外併購再受阻!德國臨時暫停中國收購半導體設備商愛思強許可
根據英國 《金融時報》 的報導,
24 日德國政府宣布暫停來自中國福建宏芯基金 ( FGC )收購
德國半導體設備供應商愛思強 ( Aixtron ) 的許可,並且重啟審查程序。
原因是,中國對德國重要企業日漸濃厚的購併興趣讓柏林方面感到擔憂。
報導中指出,Aixtron 於 24 日表示,
日前德國經濟部撤回了一份之前該單位不反對出售 Aixtron 的證明書,並且開始重新審查這筆交易。
Aixtron 表示,他們是在 21 日被告知德國經濟部告知此一項決定的。
Aixtron 進一步指出,關於此次審查將了解這筆交易是否可能擾亂德國的公共次序。
而該公司目前已經收到來自中國於福建宏芯基金準備收購其 65% 股權,
總計達 6.7 億歐元 (約新台幣 230 億元) 的資金。
由於,福建宏芯基金針對 Aixtron 的收購邀約在 21 日就已經結束。
而就在結束時間前的 10 小時,德國經濟部發出這樣一個消息,
不但使得福建宏芯基金措手不及,也造成許多外界的質疑。
目前,Aixtron 已經針對外界就此提出的所有疑問,全部轉給了德國經濟部。
不過,截至目前為止,德國經濟部並未對此做出任何評論。
報導中指出,德國經濟部的這一項決定,反映了中國在德國境內的收購動作已經激起的保護主義反彈。
特別是在 2016 年稍早之前,中國家電製造商美的 ( Midea ) 以 45 億歐元 (約新台幣 1,550 億元) 的金額,
收購德國最具創新力的企業,機器人製造商庫卡 ( Kuka ) 之後。
由於在美的集團收購庫卡的案例中,德國經濟部一直希望由一家歐洲企業取代美的來收購庫卡。
但這一想法,徵詢了包括德國西門子等大型企業後,都未能獲得支持。
當時,德國總理 Angela Merkel 就曾經抱怨表示,
中國政府對德國企業在中國投資設置了嚴格的限制,沒有做到禮尚往來。
因此,日前德國經濟部副部長 Matthias Machnig
就向德國政府與歐盟提出了內含 「6 個關鍵點」 的一份有關歐盟評估投資相關文件,
該文件將用於歐盟在等級上評估相關投資。
未來,根據該文件的原則,歐盟各成員國政府將被賦予更大的權力,
阻止非歐盟境內的投資者進一步收購歐盟境內的企業。
而該文件進一步指出,若有非歐盟成員國以內的企業,針對歐盟成員國境內的企業進行收購動作,
而且準備取得該企業超過 25% 以上的股權,達到擁有絕對投票權之際,
歐盟成員國政府將有權進行干預。
另外,德國媒體還進一步指稱,該文件還強調,
如果投資方所屬國家限制外商投資,或者收購得到政府資助,則此政府干預措施將被立即啟動。
在此文件推出前,在德國法律規定,只有當收購危及能源安全、國防、或危害金融穩定時,
政府才有權介入干預,並且阻止收購進行。
事實上,目前德國已成為中國在歐洲購併交易的首選國家。
根據資料顯示, 2016 年上半年宣布的交易,
中國的投資者總計收購了 37 家德國企業,總值達到 108 億美元(約新台幣 3,421億元),創下了歷史紀錄。
而且,日前又有消息傳出,中國三安光電 ( San’an Optoelectronics )
已經與德國老牌照明與半導體廠商歐司朗 ( Osram ) 達成收購協議,
這使得德國經濟部立即出面表示反對該交易。
事實上,就在 2016 年 1 月,中國私募股權公司在準備收購飛利浦 ( Philips )
旗下照明業務品牌 Lumileds 的事件上,也同樣受到過阻礙。
據了解, Aixtron 在 2016 年 5 月份就已同意接受宏芯投資基金德國子公司的收購要約。
根據協議,Aixtron 股東持有的普通股,每股可換 6 歐元現金 (約新台幣 206.6 元),
也使得此收購案的總金額達到約 6.7 億歐元的規模。
而福建宏芯投資基金是由中國企業家劉振東控股,並持有該基金 51% 的股權,
廈門博灝投資則持有其餘的 49% 股權。
由 財經新報 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