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美國 15 大營收萎縮最慘企業出爐
大者恆大,已經有深遠基礎的企業不容易受到一時的經濟逆風影響,
就算產業風聲鶴唳,也往往是小廠先遭殃,龍頭大廠最後才遭到波及,
因此,在 2015 年,標準普爾 500 指數成分股企業中,只有少數企業營收萎縮超過 10%;
然而,有常規就有例外,這 15 家標準普爾 500 指數成分股企業,
近年來營收跌個鼻青臉腫,最慘的甚至摔落超過 6 成。
這些營收撞山的企業中,有大多數與國際原物料價格下跌,尤其是油價自 2014 年以來崩跌有關。
到底是那些巨擘企業這樣摔到不成人形?就讓我們一一回顧。
15. 開拓重工(Caterpillar),3 年來營收下降 28.6%,年營收 470 億美元
開拓重工雖然與油氣、原物料沒有直接相關,
但是主要營運項目是採掘機器設備,更糟的是,
開拓重工在上一波原物料大漲之中沖昏頭,認為「這次不一樣」,
以為中國「龐大」的需求能無止境的推動原物料需求,
於是大舉擴張,大肆購併,當 2013 年起發現果然又是個泡沫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
當原物料泡沫破滅,全球所有開採計畫急凍,對開拓重工機器設備採購也暴減,
開拓重工只得承擔對完全不了解的中國經濟盲目樂觀的下場。展望 2016 年,苦日子只會持續下去。
14. 阿納達科石油公司(Anadarko Petroleum),3 年來營收下降 28.7 %,年營收 95 億美元
受到國際油價低迷影響,美國 15 大萎縮企業中,
有相當多家都是石油公司,總部位於德州,
身為全球最大獨立石油探勘生產企業之一的阿納達科石油公司只是其中受損最輕的受害者,
即使如此,營收下降幅度也已經超過開拓重工。
而阿納達科石油公司不僅營收萎縮,更陷入大幅虧損,
2014 財務年度虧損 18 億美元,2015 財務年度虧損暴增至 67 億美元。
13. 中農肥料(CF Industries),3 年來營收下降 29.4%,年營收 43 億美元
中農肥料為美國最大氮肥生產商之一,受到原物料下跌的影響,農產品價跌後,
農民只好省吃儉用減少肥料採購,而市場上氮肥供應又相當充裕,加上肥料最大進口國中國經濟重整,
導致中農肥料年營收從 2012 財務年度的 61 億美元跌到 2015 財務年度只剩 43 億美元,
獲利也從 2012 年度的 19 億美元大跌到只剩 7 億美元。
12. 福泰製藥(Vertex Pharmaceutical),3 年來營收下降 32.4%,年營收 10 億美元
福泰製藥是唯一一家與原物料無關的 15 大萎縮企業,
福泰製藥旗下治療罕病囊性纖維化(cystic fibrosis)藥物 Orkambi 與 Kalydeco
的超高定價雖然帶來大量營收,但是另一隻金雞母 C 型肝炎藥物 Incivek
卻受到對手吉利德科學(Gilead Sciences)明星新藥索華迪(Sovaldi)的強力競爭,
索華迪上市 6 個月內,Incivek 慘遭將近徹底殲滅,銷售量掉到只剩原本的 4%,
福泰製藥被迫於 2014 年底將 Incivek 下市,至今仍然無法彌補損失的營收。
11. 福陸(Fluor),3 年來營收下降 34.3%,年營收 181 億美元
福陸是美國最大上市工程營造企業之一,其工程營運範圍與石油採掘並沒有太多直接關係,
但是,在化工領域卻與石化產業與煉油廠息息相關,
當 2014 年中國際油價開始下跌時,一開始煉油廠與化工廠因為原料成本下降而獲利,
很不幸的是,過剩原油很快導致下游油品與石化產品也跟著過剩,於是石化廠與煉油廠也只好縮減擴張規模。
同時,受到原物料下跌影響,礦業部門的基礎建設生意也大受大吉,
雪上加霜的是,當工業基礎建設營收下滑的同時,政府建設計畫也縮減,福陸受到雙重打擊,
工業與基礎建設營收從 122 億美元跌到 41 億美元,政府計畫營收從 33 億美元跌到 26 億美元,
10. 瓦萊羅能源(Valero Energy),3 年來營收下降 36.6%,年營收 878 億美元
受到國際油價下跌影響,終端油品與乙醇價格也跟著大跌,
讓瓦萊羅能源營收光是在 2015 財務年度就暴跌 32.9%,
但是擁有 15 座煉油廠,11 座乙醇工廠的瓦萊羅能源,
想辦法利用原油下跌使原料成本下跌的優勢,在營收暴減之中,竟然還能提升獲利。
9. 西方石油(Occidental Petroleum),3 年來營收下降 37.9%,年營收 125 億美元
油市不振,西方石油只能想辦法節衣縮食度日,
2015 年以 5 億美元賣掉北達科達州巴肯地區一處油田,
過去這塊資產曾經估計價值高達 30 億美元。
但儘管西方石油公司努力縮減成本,2015 年度虧損還是擴大到 78 億美元。
8. 墨菲石油(Murphy Oil Corp.),3 年來營收下降 39.5%,年營收 28 億美元
墨菲石油為了在低油價下存活,全球大裁員,縮減業務、賣掉資產,降低營運成本達 73%,
但在營收大幅下跌下,還是逃不過虧損命運,2015 財年營業損失 23 億美元。
7. 艾克森美孚(Exxon Mobil),3 年來營收下降 43.5%,年營收 2,368 億美元
石油巨擘艾克森美孚過去曾經研究許多新能源科技,
更準確預言太陽能走向,卻「知易行難」最後通通放棄,回歸死守石油本業,
在這波油價下跌中受創慘重,最新一季季報創下 1999 年艾克森美孚合併成立以來最糟獲利成績,
標準普爾還將艾克森美孚信評降級,導致 1949 年以來保持 AAA 級信評的紀錄不保。
6. 雪佛龍(Chevron),3 年來營收下降 44.9%,年營收 1,226 億美元
雪佛龍的狀況跟艾克森美孚可說同病相憐,
為了節省成本,2015 年雪佛龍已經開除超過 3,000 名員工,預計還要再開除數千名。
2014 年中以來,美國已有 60 家石油公司破產,12 萬油氣產業勞工失業。
5. 赫斯(Hess),3 年來營收下降 45.7%,年營收 64 億美元
2013 年時,赫斯決定出售通路與煉油部門,2014 年初又出售連鎖加油站,
這一連串動作是為了專注在石油採掘本業,
一般來說,企業斬除非核心業務,專注於最根本的競爭力核心,通常是正確的決定,
但有通例就有例外,赫斯偏偏就是碰上這個意外,
當赫斯決定專注在石油採掘上時,偏偏馬上就遇到國際油價下跌,結果受創程度更重,
2015 財年虧損高達 31 億美元,幾乎是同規模企業中虧損最慘重者。
4. 菲利浦 66(Phillips 66),3 年來營收下降 48.7%,年營收 852 億美元
2012 年石油巨擘康菲(ConocoPhillips)將下游事業,
包括煉油與汽油銷售部門,獨立成為菲利浦 66,
事實上,菲利浦 66 現在營收規模還超過康菲,
2015 財年營收 852 億美元,遠高於康菲的 303 億美元。
但雙方都一樣受到國際油價下跌而大幅萎縮,營收幾乎跌掉了一半。
3. 康菲(ConocoPhillips),3 年來營收下降 49.7%,年營收 303 億美元
康菲與菲利浦 66 這一對難兄難弟,營收都大跌將近一半,康菲 2015 年虧損超過 40 億美元。
2. 馬拉松石油(Marathon Oil),3 年來營收下降 53.5%,年營收 56 億美元
馬拉松石油自 2013 年起出售超過 60 億美元資產以專注營運,
還是抵不過國際油價逆流,不僅營收大跌,2015 財年更虧損 22 億美元。
1. 阿帕契石油(Apache),3 年來營收下降 61.4%,年營收 63 億美元
阿帕契石油可說是這波油價災情中損失最慘重的企業,3 年來營收大跌超過 6 成,
而 2015 財年虧損高達 231 億美元,是標準普爾 500 指數成分股企業中虧損最慘的,
只能跟其他同業一樣,想辦法出售資產,節衣縮食度日。
由 TechNews科技新報 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