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航運版雷曼兄弟,韓進垮台能解決運能過剩嗎?
韓進海運於 8 月底聲請破產,
有評論指出,這一樁事件對航運業的影響,
正如同 8 年前金融風暴時,雷曼兄弟垮台對金融界的衝擊,其威力堪比核彈。而當震撼過後,
市場關心的是:倒了一個韓進海運,是否能挽救運能過剩的航運業呢?
針對這個問題,世界最大的貨櫃船租賃公司 Seaspan 執行長 Gerry Wang 投下了肯定票。
Gerry Wang 13 日接受彭博社訪問時表示,
韓進海運的倒台,對業界來說衝擊程度就像 2008 年金融危機時,
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的崩潰,不過韓進倒下,有助於航運市況恢復供需均衡。
Gerry Wang 還指出,韓進海運的危機,同時也是業界的轉機,
由於韓進破產、船隻無法入港卸貨,推動海運運費瘋狂飆漲。
過去因產能過剩,海運運費持續低迷,嚴重侵蝕航運公司的獲利,
但現在根據路透社估計,從亞洲運往美國的貨櫃運費上漲了 50%。
相較於 Gerry Wang 的看法,其他業界人士可能就沒這麼樂觀了,
南卡羅來納州港務局的官員 Clint Eisenhauer 就直言,
韓進破產或許短期之內能拉抬運費費率,
但韓進海運的船隻又不會因為破產,一夕之間全都沉掉,
因此除了近期費率飆升之外,長遠來看還是難以解決供需失衡的狀況。
航運業龍頭快桅(Maersk)的發言人日前談及海運費率,也發表了類似的說法,
他承認韓進垮台短期內會帶來正面影響,但拉長到中長期來看,情況就未必是這樣了。
韓進海運旗下的船隊佔了全球產能的 3% 左右,
路透社認為,韓國航運巨頭的破產,能不能成為處理航運業宿疾的契機,
關鍵就在這次韓進海運能消除多少運能?
又有多少會被虎視眈眈搶市占率的對手取代?
這兩個問題都很難得到精確的數據,不過路透社的報導能提供一些線索,
例如 Seaspan 的執行長 Gerry Wang 也透露,
有一些業者詢問該公司,希望承租原先租給韓進海運的三艘船隻,
而在韓進海運破產的消息傳出之後,
快桅以及地中海航運公司(Mediterranean Shipping Company SA)就宣布,
兩家企業將於 15 日啟動新的跨太平洋業務,並撥出十餘艘船隻支援這項業務。
趁著韓進海運崩潰,航運業者大動作拓展市占,想克服供需失衡的頑疾,或許更難找到解方了。
由 財經新報 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