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市況逐步回穩,第二季 NAND Flash 品牌商營收季成長 3.4%

受惠於中國智慧型手機品牌的高容量 eMMC/eMCP 及 iPhone 7 備貨需求,
第二季整體 NAND Flash 供貨逐漸吃緊。

TrendForce 旗下記憶體儲存事業處 DRAMeXchange 最新報告顯示,
第二季 eMMC、用戶級固態硬碟與企業級固態硬碟的合約價跌幅開始收斂,
通路端 wafer 價格更從 4 月起逐月走揚,第二季 NAND Flash 品牌商營收逆勢季成長 3.4%,
結束前兩季度連續衰退的頹勢。

DRAMeXchange 研究協理楊文得表示,第三季各項終端產品進入需求旺季,
除智慧型手機外,用戶級固態硬碟也在下半年需求快速攀升,
使第三季 NAND Flash 供貨吃緊的情況更顯著。

DRAMeXchange 預估在價格逐漸走揚下,
第三季 NAND Flash 業者的營收成長及營業利益率將再一步提升,第四季也可望走揚。


三星電子

第二季三星電子 NAND Flash 營收季成長約 10%,營業利益率也連兩季成長。
主要受惠於高容量企業級固態硬碟的市佔率快速提升,
及高容量 eMMC/UFS、eMCP 訂單追加力道明顯,
位元出貨量季增約 15%,而平均銷售單價季跌幅僅約 5%。

楊文得表示,從產品策略來看,三星 3D-NAND Flash 的固態硬碟市佔率快速增加,
現階段高容量eMMC/UFS 與 eMCP 的市佔率也大幅領先競爭者。
此外,三星持續擴增 3D-NAND Flash 的產能,因此今年的位元成長率將優於產業平均水準。


東芝電子

東芝電子整體第二半導體廠已開始量產 3D-NAND Flash,預計在第四季可達每月 4 萬片的水準,
而目前主力製程維持 15 奈米,佔比將在第三季達 80% 以上,
此外,TLC 的產品也因主力策略客戶從第二季末開始加單,比重也可在第三季接近 50%。

未來東芝為了分散客戶過於集中的風險,將投入更多資源在開發企業級固態硬碟,
及提高用戶級固態硬碟佔有率兩個主軸,
預估從第四季開始,東芝的 SSD 應用項目 Flash 消耗量佔比有望接近 30%。


威騰電子

從威騰電子 2016 會計年度第四季相關 NAND Flash 的表現來看,
15 奈米製程的產品依舊為營收獲利主要來源。

威騰電子 3D-NAND Flash 64 堆疊產品開發進度加速,
在單顆晶片容量可增加至 512Gb 的情況下,未來開發重點將放在 TLC 架構上以獲取更好的成本優勢。

威騰電子在本季增加約 5% 產能投片,今年度位元成長率約為 30%。
3D-NAND Flash 產出比重預估在明年底可達 40%。
楊文得表示,威騰電子目前為擁有完整 HDD 與 SSD 等儲存產品線的領導公司。


SK 海力士

第二季 SK 海力士 NAND Flash 營收較第一季勁揚 37%,至 8.82 億美元。
受惠於中國智慧型手機需求暢旺,及第一季基期較低的緣故,
第二季 SK 海力士位元出貨量大幅季增 52%。

DRAMeXchange 預估,在高容量 eMMC/UFS、eMCP 出貨及 SSD 市佔率開始提升的情況下,
SK 海力士第三季位元出貨量可望季成長 15%。

在產品開發進度上,SK 海力士最新製程的 14 奈米在第三季出貨比重開始增加,
3D-NAND Flash 則預計在今年底將有每月 2~3 萬片的產能。


美光

美光 2016 會計年度第三季(3~5 月)非揮發性記憶體(Non-Volatile)位元出貨季衰退 10%,
平均銷售單價與位元成本則分別下滑 6% 與 3%,
總計 NAND Flash 營收下滑接近 15%,至 9.08 億美元。

美光本季度 Fab10X 新廠已小批量生產 3D-NAND Flash,預計下個季度開始量產。

TLC 3D-NAND Flash 的 SATA SSD 已送樣給各大 PC-OEMs 廠商測試,
下一世代的 3D-NAND Flash 也即將推出,將可較前一代節省成本約 30%,帶來更出色的價格競爭力。
在 3D-NAND Flash 比重快速攀升的帶動下,
DRAMeXchange 預估美光 2017 年的 NAND Flash 位元成長率將高於產業平均。


英特爾

第二季英特爾 NAND Flash 營收僅季跌 0.5%,至 5.54 億美元。
雖然在其他業者的強力挑戰下,平均銷售單價下跌超過 10%,
但因第二季位元出貨量成長回升超過 10%,營收跌幅有限。

英特爾 16 與 20 奈米製程的企業級固態硬碟產品依舊為現階段主流產品組合,
而萬眾期盼的 3D-NAND Flash(MLC)架構的企業級固態硬碟第三季底可順利量產,大大改善成本競爭力。
此外,大連晶圓廠機台設備已移入並開始試產,第四季量產出貨的時程不變。

由 TechNews科技新報 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