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央行手頭緊購金量跌 40%!向美提領托管黃金求自保
新興市場出口受創、金價飆太兇,使得原本狂買黃金的國際央行,
突然間對黃金興趣缺缺,今年第二季購金量大減,跌至 2011 年以來新低。
CNNMoney、ZeroHedge 30 日報導,
世界黃金協會(World Gold Council,WGC)數據顯示,
今年 Q2 全球央行購金量驟降 40%,創 2011 年新低,並為連續第三季下滑。
國際央行自 2010 年來拚命囤金,為什麼突然收手?
WGC 認為,可能是原物料價格重挫、衝擊新興市場,央行手上資金大減。
WGC 央行和公共政策主管 Ezechial Copic 表示,新興市場逆風多,減少購買各類資產。
央行胃口大減的另一個原因是金價走勢兇猛,今年迄今大漲 24%,上半年漲幅創 40 年之最,
央行可能覺得金價來到高點,收購速度減緩,金價或許頓失支撐,近來進入橫向整理。
儘管 Q2 國際央行減少購金,但是他們長期積累的持有量已達 32,900 公噸,
價值 1.4 兆美元,為 2013 年以來新高,未來應會繼續買進黃金。
WGC 指出,負利率和鉅額量化寬鬆,使得能投資的資產日益減少,
黃金地位益發重要,央行為了避險會持續購買。
紐約聯邦準備銀行(NY FED)資料也印證央行擁金自重的趨勢。
紐約聯準銀行是全球最大黃金託管機構,
該行宣布,2016 年 1~7 月間,有 87 噸黃金遭到提領,
比 2015 年同期高出 25%、比前年同期多出 60%。
7 月底為止,紐約聯準銀行託管黃金為 5,807 噸,低於以往平均值的 6,606 噸。
2014 年 2 月以來,外國央行不斷取回黃金,共領出 388 噸;
和 2008 年全球金融海嘯時期相較,取回總量只差 20 噸。
這似乎也暗示央行對未來感到不安,取回黃金預做準備。
各國央行大量印鈔、競貶貨幣,但經濟指標卻顯示通膨壓力還是沒什麼起色,
知名作者 Jim Rickards 預測,央行印鈔的通貨膨脹壓力和實際經濟的通縮壓力,
遲早會讓貨幣市場爆掉,屆時大家會爭搶黃金,甚至引發戰爭。
Sprott`s Thoughts 26 日報導,
Jim Rickards 是 2011 年暢銷財經書《下一波全球貨幣大戰》
(Currency Wars: The Making of the Next Global Crisis)的作者、
同時也是美國國防部兼情報體系顧問。
Rickards 認為,全球當前的貨幣結構相當類似,都有兩股力量相互拉扯,
分別是自然的通縮壓力以及貨幣政策(如印鈔、貨幣戰爭、QE、扭曲操作、負利率、零利率等)
帶來的人造通膨壓力,這些力量遲早會破壞市場平衡,導致人民對法定貨幣失去信心。
Rickards 指出,法定貨幣之所以有效,是因為人們相信可以拿貨幣交換產品和服務,
但央行卻把人民的信心當成理所當然,瘋狂印鈔。
一旦央行超出無形的「信心臨界點」,民眾對法定貨幣的信任也會隨之崩盤,
那麼就好像被壓迫的彈簧一樣,通膨一定會來,
且將一口氣反撲,到時候他希望自己手上有黃金可依靠。
由 TechNews科技新報 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