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Skylake 即將交棒給 Kaby Lake,處理器規格資訊陸續流出
英特爾處理器開發罕見地停駐在單一製程,推出 3 個世代產品,
代號 Broadwell、Skylake 以及即將推出的 Kaby Lake,
都是採用 14nm 製程 3D 電晶體技術生產,另搭配不同晶片組區隔。
最快在年底會推出的桌上型 Kaby Lake 處理器,相關規格資訊陸續流出,讓我們來看有何改變。
英特爾目前銷售中的主流性能平台,是代號 Skylake 的第六代 Core 微架構產品,
其接班人代號 Kaby Lake 已經將至。如同代號 Broadwell 的第五代 Core 產品,
行動版 Kaby Lake 已經箭在弦上,最近幾周內應該就能看到實體產品。
至於玩家在意的桌上型產品部分,英特爾預定在第四季至明年第一季之間推出,
順利的話或許 10 月份就能夠提槍上陣。
國外媒體 ocaholic,日前撰文透露桌上型 Kaby Lake 處理器的概略規格資訊,
儘管部分重點規格資訊與預定價格從缺,還是可以一探英特爾葫蘆裡賣什麼藥。
Kaby Lake 布局和 Skylake 世代相仿,第一波產品只規劃 Core i7 / i5 系列,
雷同的還有 TDP(Thermal Design Power,熱設計功率)設定,
依據定位規劃出 95W、65W、35W 3 個類別。
Core i7-7700K、Core i5-7600K 兩款不鎖倍頻產品
TDP 設定為 95W,Core i7-7700K 基礎時脈 4.2GHz、Turbo Boost 4.5GHz
(Core i7-6700K 分別為 4.0GHz、4.2GHz),
而 Core i5-7600K 也提升至 3.8GHz、4GHz(Core i5-6600K 分別為 3.5GHz、3.9GHz),
英特爾循往例將時脈往上提升了不等幅度,藉以增加新舊世代的性能差距。
其餘一般產品都設定在 65W,另外搭配幾款得以忽略的 35W 低功耗產品,
因為英特爾從沒打算在台灣銷售後者,只能在品牌套裝電腦上看到。
大抵上而言,基礎時脈都提升 200MHz,這成為本質結構大翻新之前,擠牙膏的必然手段之一。
英特爾曾宣稱 Kaby Lake 內顯性能提升許多,這點有利於 Mini-STX 平台未來發展,
一般人實在沒必要再購買體積龐大的入門桌機了!
由 TechNews科技新報 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