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高通回購股票:在確定性與不確定性的邊緣遊走

從 2016 年 10 月高通宣布將以 380 億美元收購恩智浦(NXP)開始,
這筆可能成為全球半導體歷史上最高金額的收購案歷經 21 個月,
最終在今年 7 月 25 日由於沒有通過中國監管機構的批准以失敗告終。

隨後的財報會議上,高通 CEO Steve Mollenkopf 表示,
將終止收購協議並公布 300 億美元的股票回購計畫,做為對股東的回報。

高通在 8 月 28 日宣布首輪股票回購已經結束,
高通表示,將斥資 51 億美元回購超過 7,600 萬股普通股,
股價「等於或低於」每股 67.50 美元。8 月 28 日,
總部位於聖地亞哥的晶片製造商高通的股價超過每股 69 美元,達到今年來的新高。
之前,高通 CFO George Davis 表示,要在 2019 年完成大部分股票的回購。


高通和股東的確定性

在終止收購 NXP 聲明後的財報會議上,
當時分析師問為何不繼續延長要約給監管方更多時間時,
Steve Mollenkopf 表示:「高通除了透過購併尋求新機遇,也需要提供確定性,
不僅是給投資人和合作方確定性,也需要給我們的員工確定性。」

時隔一個月之後的首屆中國國際智慧產業博覽會上,
高通總裁 Cristiano Amon 接受媒體採訪時,談到收購失敗對高通的影響。

他表示:「這一結果無論是對於高通還是恩智浦來說都是遺憾的。
畢竟對於我們身處的行業而言,21 個月是非常漫長的時間。
但凡事都有兩面性,收購失敗未必一定是壞事,此事積極的方面是保證了兩家公司的業務確定性。」

據悉,在等候審批結果的 21 個月時間裡,高通在很多市場細分領域,
比如汽車、物聯網和聯網都達到非常強勁的增長。
Amon 強調,高通有能力不依托恩智浦完成並保持細分市場的增長戰略,而且高通的戰略是積極正向的。

毋庸置疑,收購恩智浦將會幫助高通增強在汽車領域的實力。
Amon 在介紹高通汽車領域的規劃時重申,
高通主要專注兩個方面:

第一,在未來萬物互聯時代,每一輛汽車必然具備聯網能力,
高通正在做的事情是透過幾種不同的網聯技術,
如蜂巢式網路通訊技術、Wi-Fi 技術和藍牙技術實現汽車的聯網能力。

第二,車輛駕駛者習慣在開車時藉助手機,
這意味著需要將手機平台集成到車載資訊娛樂與電子儀錶板平台中。
據了解,高通已經宣布 C-V2X(蜂巢式網路車聯網)生態圈的一些合作夥伴,
並與它們在德國、法國、南韓、中國、日本和美國開展 C-V2X 的外場驗證。

除了汽車,在高通擅長的通訊領域,5G 自然也是高通未來的重點。
上週,高通就宣布下代旗艦行動平台將會採用 7奈米製程,同時將支援 5G 功能,
還有消息稱下代旗艦處理器驍龍 855 還將推出汽車版本。
另外,在 2019 年,高通將更聚焦加速推動 5G 過渡與轉型的相關工作。
基於 5G 高通將會將其行動技術擴展到相鄰行業,如汽車、物聯網。

Amon 還指出,在目前環境下收購像恩智浦這樣的大型公司,
對於高通而言存在一定困難,
但仍會考慮收購那些與高通產品發展路線圖形成更好互補關係的技術夥伴。


高通的未來呢?

不過,想要再透過收購實現與高通互補似乎並不容易。
先來看高通想要收購的公司,高通 2018 財年第三季財報數據顯示,
高通 Q3 營收為 56 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 54 億美元增加了 4%,基本持平;
淨利潤為 12 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 9 億美元增加了 41%。

就部門來看,高通的 QCT (技術研發)部門營收為 40.87 億美元,
而 QTL(技術授權) 部門營收為 14.65 億美元。

從財報中可以看出,QCT  營收依然是高通的主要收入來源,
但 QTL 能為高通貢獻更多的利潤。

不過無論是 QCT 還是 QTL 主要還是針對行動市場,
而高通在說明在行動領域之外達到了 70% 的營收增長時,
特別說明其在汽車行業獲得 50 億美元的訂單。

一位高通前技術高層表示:
「高通已經意識到其核心市場,也就是手機市場已經飽和,
但能夠與手機市場規模相仿的屈指可數。
不過汽車市場夠大,之前高通已經用 24 億美元收購了英國晶片製造商 CSR,
幫助高通將業務拓展至物聯網和汽車領域,
高通在汽車市場志在必得,收購恩智浦的失敗對高通的打擊很大
,但我相信高通還會向這個市場努力。」

高通以及眾多半導體廠商都轉向汽車市場其實很容易理解,
市場研究公司 IC Insights 預計,從 2016 年到 2021 年間,
車用電子系統銷售額將以 5.4% 的複合年成長率增長,
並且,至少到 2021 年,汽車半導體市場都會是最強勁的晶片裝置應用市場。
由此我們就更容易理解高通為何要收購恩智浦,
並且強調其在汽車領域取得的成果。
但做為全球最大的汽車電子廠商,恩智浦為何會接受高通的收購要約?

高通前技術高層表示:
「相比技術積累深厚的高通,恩智浦在汽車領域擁有領導地位,
但技術積累遠不及高通,想靠自身更上一層樓比較難,
不過它在汽車領域的通路是其強項。」

另一位曾多年任職恩智浦的資深人士也表示:
「由於恩智浦自身股東變動等原因,恩智浦比較注重收益,
其研發投入相比英特爾、高通等公司不算高。」
這或許能讓我們更好理解為什麼高通想收購恩智浦,而後者也願意被收購。

曾多年任職恩智浦的資深人士也透露,
據他了解到的情況,雖然收購未達成,
但是高通和恩智浦都已經進行了產品線的大調整,
收購失敗又要將產品線調回原來的狀態,這對雙方來說都是非常大的損失。
由此看來,高通向恩智浦支付 20 億美元現金或等值物品做為協議終止的代價,
對高通而言損失不僅是金錢。而這 20 億美元對高通雖然不算大問題,
從高通的最新財報來看,高通持有的現金和短期金融資產約 360 億美元,
但其中很大一部分需要用於股票的回購,再花費 20 億美元賠償恩智浦,
這讓高通在再次購併、轉速轉型面臨了更大的壓力。還需要看到的是,
不僅是半導體巨頭,如今科技巨頭也十分關注汽車市場,可收購的選擇以及競爭也會變得更加激烈。

在汽車領域高通需要藉助收購增強其技術和通路實力,
但 5G 則是高通的強項。不過,即便業界普遍看好 5G 的發展前景,
產業鏈上的公司也都在積極準備,但產業鏈依舊不成熟,落地的應用也是一個大問題。
因此,在看不到足以支撐 5G 建設的應用時,美國的營運商不會輕易開始 5G 的建設。
即便在對發展 5G 比較積極的中國,頻譜等技術問題尚未確定,
以及同樣的應用和產業鏈問題,也讓中國的營運商慎重地考慮 5G 建設以及推進的進程。
而 5G 的發展將會對高通產生不小的影響。

因此,高通將更加注重 5G、汽車、物聯網領域是確定的,
但無論是高通擅長的通訊領域,還是志在必得的汽車領域,都存在許多的不確定性。
不過,做為一家以技術見長的公司,高通未來的發展還是十分讓人期待。

由 財經新報 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