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美對陸第二波加徵關稅生效 我四產業受影響

美國對中國160億美元產品實施第二波加徵關稅措施已生效,經濟部昨(23)日表示,台灣受影響產業包括石化、鋼鋁、機械、半導體等四大產業,短期影響有限,甚至有轉單效應,但長期需密切注意美中衝突帶來的不確定性對產業的影響。

針對美中貿易衝突一波波,經濟部已成立「美中貿易摩擦因應小組」,加強進出口管理,避免中國商品經台灣轉運或傾銷,造成不利影響。

經濟部表示,美中貿易衝突會持續一段時間,短時間不會落幕,兩隻大象打架不是好事;長期來說,美中貿易衝突會帶來不確定性,必須密切注意。

經濟部長沈榮津表示,我國雖然有四大產業受第二波貿易戰影響,但對我產業影響有限,甚至會有轉單效應。我石化、鋼鋁及機械在中國生產部分主要是供應當地市場,因此整體來說,預估受影響有限。

至於半導體,他進一步指出,我台商在大陸製造占比,相較英特爾、三星、海力士等外商明顯偏低,沈榮津形容,影響「有限有限更有限」,甚至會有轉單效應,具有競爭力的台商也可望因此受惠。

經濟部提供資料指出,台積電去年在中國晶圓廠產值為7億美元(約新台幣210億元),在台灣半導體產業總產值2.46兆元中,僅約占0.9%。

此外,大陸嚴格執行限排政策,印刷電路板(PCB)廠首當其衝,對此沈榮津表示,中國當地廠商受限排影響,訂單有望轉出,台灣在PCB技術上「是有競爭力」,尤其是車用電子PCB,是附加價值較高產品,台商可望受惠轉單效應。

沈榮津也說,因應當地限排政策,台商若在中國設有PCB廠,可望獲轉單效應外,台商為分散風險,也可能轉回台灣生產。

對於美對中施以第二波加徵關稅,經濟部次長王美花則表示,我廠商受到影響「不明顯」。

經濟部持續與各產業公會保持密切聯繫,若有產業反映受影響,經濟部會去了解、掌握。

由 聯合新聞網 轉載